【基督教論壇報主筆】 圖片來源:lailajuliana

高等學府又發生情殺案,由於殺人者已經燒炭自殺,造成兩個家庭永久的傷害。據報載這次情殺事件的被害人,剛好也參與系上微電影演出,劇情闡述「愛情不過是一場實驗,在緣分的掌控下,我們都是實驗品。」我們無法判斷兩者的具體關連;但是關於愛情的偏差看法充滿整個社會則是不爭之實。與17年前清大洪曉慧殺人事件相比,犯案者的年齡層從碩班降到大三,我們在此必須再次呼籲重視「情感教育」。

愛情之術vs.愛情之道
情感教育總會出現在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後的括號裡;但是具體的內容並沒有一個明確文件。在某國中的課程中可以看到這樣的項目:「愛的告白與表達」、「邀約接受/拒絕」、「親密與愛的分享」、「分手調適與學習」。平心而論,這比讓流行歌來教情感教育好太多了,請看這首隨海角七號紅遍台灣的〈愛你愛到死。:「愛是什麼東西?不過就是種遊戲。情是什麼玩意?不就是玩玩而已!Honey、Darling、Baby,或是叫我小親親,只要哄我高興,冥王星都陪你去,愛你愛到不怕死,但你若劈腿,就去死一死。」

然而,我們必須指出上述課程所說的都是「術」(表白、拒絕、約會的方法技巧),卻沒有談「道」(愛的本質是什麼)。流行歌用聳動甚至輕蔑的口吻,卻在大剌剌地告訴學生「愛是什麼」,不過那個結論是「愛情就是一種遊戲」。台灣的性教育也出了同樣的問題,教育內容是教學生怎麼找性感帶、用保險套,卻沒有告訴學生愛情的真諦。

當然,要點出這首歌的問題很簡單─如果愛情真的只是遊戲玩玩而已,那麼劈腿只不過換個玩伴,怎麼會需要去「死一死」呢?反之,如果愛情是嚴肅的,什麼是劈腿?發現不合要分手就十惡不赦嗎?該怎麼做才對?

戀愛需要學習
這些問題,學校沒有適當的教導,學生的觀念來自小說、電影、偶像劇。愛戀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但是戀愛卻需要學習。以下是我們認為需要列入教育的項目:

第一、愛情的本質:藉著發展心理學權威羅伯特‧史坦伯格教授(Robert Sternberg)定義愛的三要素:激情(Passion)、親密感(Intimacy)、委身(Commitment),加上神經科學研究的成果,印證所謂墜入情網時(fall in love)大腦會分泌神經傳導荷爾蒙(Neurotransmitter Hormones)、多巴胺(dopamine)、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清素(serotonin)到大腦的愉悅中樞引發愉悅的感覺,但只能持續一年半到三年。

而依附關係(attachment)的建立,才能讓關係保持到十年以上。依附關係則有賴委身(婚姻與生養)及基於共同興趣的友誼,這時大腦中分泌的是催產素(oxytocin)及血管壓力素(vasopressin)。這些稍微硬的課程,可以從科學角度,讓人認識真愛與迷戀的區別、肉體的限制,進而提昇愛情的層次。

戀愛不是遊戲或競賽
第二、戀愛不是遊戲或競賽:戀愛是找尋合適一起生活伴侶的歷程;但是不可否認人有一套從外貌、學歷、社經地位的綜合指標(所謂高富帥),使得戀愛也變成了一個競賽,被拒絕常常造成否定自我的後果。教育需要引導學生更多重視內在的良善、德行。

第三、如何與異性交往:能夠敞開胸懷欣賞結交異性朋友;但不一定是成為情侶。在青春期前男生不喜歡和女生玩,因為女生玩的太溫和、不刺激;女生不喜歡和男生玩,因為男生有侵略性、支配性、太粗野。青春期開始,由於賀爾蒙的作用,男女開始相互吸引,反而需要學習認識彼此的差異,克服很多障礙。學生階段最應該學的是與異性相處,不要一下就進入談情說愛,先做好朋友、尊重彼此,同性與異性相處的模式非常不同,這才比較符合性別平等教育的主旨。

第四、若對某一位異性感興趣:以成為情侶為目標時,要知道如何選擇彼此合適的對象。

亟待長期推動情感教育
第五、選中自己覺得合適的對象:如何適切表達,而確認對方也同樣覺得合適並有意願;或表達後,得到婉拒的信號,可以不傷害自己的感受,也在不傷害彼此的關係的情形下,保持目前的距離。

第六、若遇到對方作了表達,而自己覺得不合適或無意願:如何發出婉拒的信號,可以不傷害對方的感受;也在不傷害彼此關係的情形下,保持目前的距離。

第七、在彼此表達正向意願的情形下進一步交往:遇到差異,能夠適切表達,以調節兩人的行為模式,達成最好的相處效果;但發現確實有難以克服的差異,能夠適切表達,回到普通朋友關係而不彼此傷害。只要不是有難以克服的差異,此時,應該教導彼此委身,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十三章7節)。

現在,整個社會的氛圍是談「道」就是說教,衛道之士就是迂腐頑固的代名詞。我們必須藉著這些沈痛的事件呼籲社會,不再輕忽情感教育。但是,要發生果效,需要長期推動情感教育,除了演講方式外,可以開發個案討論方式,摘錄小說、電影、連續劇裡的情節作為藍本,設計題目引導學生探討這些方式的優缺點,讓各階段的學生,從本質上認識愛情、尊重異性。

Photo Credit: lailajuliana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又傳情殺!學校應該教的愛情事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愛的真諦料理》從香煎牛排看戀人破冰之道
累積小成功才能重建大信心 讓心靈更健康
布衛生棉 不用等500年分解
改善本位主義的婚姻經營模式
兩個女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