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益首

博愛座行之有年,讓老弱婦孺及身體有狀況的人等保留座位,便於上下車,顯現我們社會溫馨、關懷弱者的一面,當事人覺得安心,其他乘客也感到放心。

講到博愛座,我已享用多年,以前博愛座較少,當年開始被讓座,是在四、五十歲的時候,覺得不太自然、習慣,還跟對方說「謝謝,沒關係,請你坐著」,僵持了一下,終於熬不過人家的盛情,只好再三點頭致謝的坐下去。也許自己有些白髮蒼蒼,已顯老態而不自覺罷了,春去秋來,歲月如流,多年下來被讓座和去坐博愛座,已經很習慣了。

早年大眾運輸沒有設立博愛座,但是車上有「請讓座老弱婦孺」類似的提醒標語。關於讓座這件事,不由得讓我想起年輕讀初中的時候,我們都搭一部鄉下的客運車到二十公里以外的省立中學去念書,乘客老少學生商人各階層都有,甚至有擔著雞鴨或乾貨者,擠得真如沙丁魚一般。有一天學校訓導處忽然廣播,某年某班某同學等數人來處裡報到,聽到訓導處的約見真是有點怕怕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訓導主任叫我們排成一排,臉色不悅的質問我們是不是某線路的通學生,看到老弱婦孺都不懂得讓座,懂不懂禮貌?有沒有禮義廉恥?念什麼書的?……讓我們驚嚇且羞愧,茫然不知事情的原委,最後被依情節輕重,各記缺點一次或小過一次。做錯就做錯了,以後改過向上知道讓座就好。我們沒有刻意去查到底是誰檢舉的。

ADDY9525
圖片取自:(wikipedia

過了一、兩個月才傳出來,原來是前司法院長、省主席、南投縣長林洋港先生,基於「愛之深,責之切」我們幾個同學的無知失禮,登錄我們制服上的學號、姓名向學校報告的,我們才想起來:對了,跟我們常常坐客運同車的,有一位戴著眼鏡似乎「吃公家頭路」文質彬彬的中年人,那時他正擔任某縣國民黨黨部的主任委員,有同學去探詢說這個官可是和縣長「平起平坐」的人呢。

有文史工作者說,原先博愛座的設置,是台北市公車業者為了追思已故前總統蔣中正先生,逝世週年共同協議開始的措施,時隔多年,如今出現存廢爭議,恐怕也是當初提案者始料未及。

沒有錯,台灣也好,大陸也好,或者世界其他地區,三不五時的發生由於「博愛坐」而起的爭吵乃至鬥毆事件,實在令人覺得難過、不捨,乘客意見、看法容有不同,兩三句「各自表述」、甚至道歉、走開就好了,息事寧人、安全最重要,如果各自堅持己見,很容易點燃情緒,化小為大、沒完沒了的,設若涉及刑事案件,代誌就大條、後悔莫及了。

有不少人以為,既然常有博愛座糾紛,「乾脆」廢除這個規定,須知雖然媒體常有報導,但是畢竟只是偶見的個案,整體、大多數的情況都是相當友善、溫暖乃至讓人感動的,例如有乘客見長者坐下有困難還自動幫忙扶持或拿行李、噓寒問暖的。凡事不能因噎廢食,假設所有大眾運輸車輛都廢除博愛座了,老弱及有需要的人動作較慢,一上車座無虛席,只得面面相覷、無可奈何,還得看人家是否讓座的臉色,不相理睬,人性至此,真是情何以堪?

博愛座之設置,雖有其法律依據,但毋庸太硬性而需要一些隨機的彈性、變通,毋寧說它是一種社會規範,自動自發地去遵循,施之有情,受之感恩就好。「博愛」意為廣施愛心,一詞語出唐朝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所以遂行博愛座就是「仁義」的表現,名實相符,很好啊,毋庸改如日文「優先席」了,因為讓位給「有實際需要的人」,很難一、二、三、四、五…明確的訂定優先坐用的次序。大家不妨放輕鬆一些,有愛最美,協助相隨,乘車愉快而安全最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