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論/封德台 南寧學院 教授】
2012年中國大陸教育部有鑒於歐洲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對歐洲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在2013年元月由魯昕副部長召開了一個以探討歐洲駐外教育為主的座談會,對歐洲應用技術大學有了深入的研究和看法,發現德國、瑞士、芬蘭、
荷蘭和奧地利的高等教育分類清晰,職業教育體系完善,其應用技術大學的頂層設計最為成熟。這些國家的國家競爭力在全世界表現亮麗,與其長期所建立的技術能力優勢,及其背後支撐此優勢的應用技術大學職業教育體系強烈相關。
大陸的「中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成立大會於2013年6月27-28日在官方指導下假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召開,我服務的南寧學院是全國發起此聯盟的35所地方本科應用型高校之一,也在會中被選舉為此聯盟的理事單位。我個人覺得,儘管兩岸高等教育事業的環境不同,卻同樣面臨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2013年大陸高校畢業生有699萬人,被稱為有史以來就業最困難的一年;一方面大學畢業生謀職不易,一方面很多企業嘆人才難覓!這與台灣的22K現象導致的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屈就,而許多高科技業者抱怨優秀的工程師人才穩定性不足,甚至有人認為正因為大學畢業生對未來前途的不確定憂心忡忡,才埋下「太陽花學運」的種子。
然而兩岸同樣面對高等教育人才培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脫節的失衡現象,大陸的教育部下的高教司、規劃司、職成司會同中國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和上述的35所應用型高校可以很快地和衷共濟,共同為推動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提供教改良方。相對而言,台灣教改遠從二十年前起,亂象叢生,雖有許多治症良方,然因執政團隊更迭頻繁,加上反對黨濫用民主體制下賦予的制衡力量,無限上綱到無所不用其極的恣意妄為的地步,使得160餘所大學的轉型分類及定位發展延宕誤時,造成許多中後段的私立大學早已為「研究型大學」過度投入,想要轉型為「教學型大學」其步履蹣跚猶如逼迫超級郵輪轉向,難怪至今成效不彰,這將如何應付即將到來的高教"招生海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前述問題解決絕非本文能涵蓋全貌。但是我還是寄望在台灣居多數的教學型或研究教學兼具的私立大學,在轉型決策的執行上,切記『醒的早,起的早,趕的早,行的早』的時機要把握;更要警覺『黑板上玩不了技術,校園裡培養不了應用技術人才』的現實,放下唯有讀書高的知識傲慢身段,虛心地向產業界學習,真正落實產學合作,才能存活,才有發展,才有未來。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