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rinews.com/news/wp-content/uploads/2023/07/ADDY7182.jpg)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宋磊
兩岸關係自2023年開始出現些微變化。包括馬前總統率團前往大陸祭祖、參訪,並於當年七月迎接首批陸生訪問團回訪台灣;2024年上半馬前總統一行人再度獲邀訪問大陸,期間「馬、習二會」也隆重展開,最後經峰迴路轉後,陸生訪問團於去年11月底再度訪問台灣獲得社會巨大迴響;根據經濟日報21日的報導,經「大陸文化旅遊部」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兩岸旅遊業者摩拳擦掌,上海與福建的觀光團最快於2/12來台採線。
從2023年馬前總統一行人的訪陸行,到如今中國大陸文化旅遊部逐步開放觀光團前來台灣,均能顯示北京對於兩岸議題主動權的掌握,雖然兩岸高層目前處在交流中斷,但對於民生議題的推動,像是兩岸學生交流、大陸學者訪台、邀請我方學者赴陸到最新的開放陸客來台旅遊,一系列的政策主導更讓北京面對兩岸議題的主導下起了自信。
不諱言,近兩年在馬前總統的奔走下,兩岸的確出現民間緩慢回溫交流的局面,馬前總統秉著「對兩岸人民有利」的格局,持續多次在大陸或台灣的公開場合呼籲兩岸應盡速交流,尤其在民進黨執政下,我方政府頻針對中國大陸的旅遊警示燈給予「橙色警戒」,實際上也是限縮多數台灣民眾赴陸旅遊的意願。
圖片取自:(FB 馬英九)
如今的中國大陸在面對兩岸的問題時,常保主動、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兩岸之間的隔閡,尤其是近年以來台灣社會頻頻出現許多對於中國大陸認知戰的做法,包括抹黑中國大陸的基礎建設發展、斷章取義的解讀大陸對台政策、持續透過政治標語形塑兩岸之間的深層隔閡等,這些做法雖然在台灣起了一定的效果,但長遠來說兩岸得回歸到務實、穩健的道路發展。
眼前的國際局勢雖然已被美中關係佔去大半的新聞版面,尤其美國總統川普(Trump)上任後,後續美中關係的演變將牽動全球的佈局與走勢,客觀來說,美中情勢的演變非台灣全能掌握,也非北京能主導,但關於兩岸關係的進程與發展,北京將持續掌握話語、主導權,相反的台灣政府在兩岸的問題上又頻頻受限於美國,處在一個被動的局面,但基於兩岸和平、民生發展的大是大非,政府應嘗試主動針對兩岸議題提出更具「穩健、開放與自信」的策略,才有機會在兩岸議題上獲得更多支持。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