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很多人對於「哆啦A夢」的存在一定不陌生,毎天傍晚打開電視頻道就可以看到「哆啦A夢」的卡通,一播就是幾十年,有時就算是重播,觀眾還是看的不亦樂乎。到底這個卡通人物有多受歡迎?最近適逢「哆啦A夢」原作者藤子.不二雄的80歲冥誕,日本推出紀念電影,日本當地上映5周票房就直逼100億日圓大關,成為今年最賣座的日本動畫電影。台灣發行片商經理布魯斯表示,這一次日本推出2D以及3D兩種電影版本,目前3D版本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預期,已經應觀眾要求加廳加演。
這幾年台灣積極提倡文創產業,電影工業也逐漸好轉,不過相對於日本有知名的「Hello Kitty」以及「哆啦A夢」,台灣確實缺少一個國際知名的文創商品。自從「哆啦A夢」於1969年問市以來,這45年間總共出版超過90本漫畫、最多曾同時連載於89本雜誌上,根據資料,他的漫畫單行本包含日本以外以及盜版作品,估計超過了2億本以上,動畫卡通一播就是40年,陪伴許多家庭渡過成長的歲月也創造無限商機。
日本漫畫的全盛時期大約是1990年代,當時日本漫畫佔日本出版市場一半,在1995年,日本漫畫市場有5847億日圓、2005年時,日本漫畫市場已經萎縮了20%,只勉強高於5000億日圓,而到了2009年,據Oricon統計數據,日本漫畫市場跌落到僅剩2705億元。
在漫畫本身衰退的同時,動畫及其他衍生產品在日本卻仍然繁榮,雖然日本漫畫市場縮小將近一半,但周邊產品例如日本動畫DVD銷售仍然每年成長。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會公佈的數據,2008年日本動漫及相關產品的全球總收入為一百多億美元。廣義的動漫產業實際上仍佔日本GDP超過十個百分點,超越汽車工業。
許多人不知道台灣如果走文創的路線是否真的可以製造產值,但日本這個例子,一個國家的漫畫年產值可以在全球佔100多億美元的營收,就是一個很成功的實例,長遠來看,台灣仍然有機會可以扶植一個有產值的文創產業。
延伸閱讀: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