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園區又要人人有獎?
文/閒雲野鶴
從台大化學系大四生趙彣的論文最近被登上世界頂尖期刊Science,以及每年專利數都高居世界前五名可看出台灣人的創意創新頗令國人自豪,但我們的企業卻不太容易推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連極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產品平均的毛利都非常低。
另外,最近有媒體指出我國整體創業環境在世界排名第十名,遠低於亞洲的日本、韓國、及新加坡。主因在於我國的天使基金少及法律嚴苛。
在這樣時空下,國發會最近所推出的「創業拔萃方案」及「設立國際創新創業園區」等案,準備在103年至107年集資6億,並且引進國際創投150億,應該可以有效改善國內的創新環境。
然而本案送來立法院時,立委所關心的重點大都不在天使基金以及法規的鬆綁(只有少數一兩位委員提及),他們大都抱怨國發會為何將這種給資源的對象都袛給台北市而不給南部的高雄或其他地方,這使得筆者想起過去一縣市一停車場、屏東機場、各縣市廣設工業區的吃大鍋飯政策,人人有獎的政策,造成今天多少的蚊子館、蚊子停車場⋯,而極弱勢的行政院官員也都同意台北市祗是試點,未來要推廣至每一縣市,這是道地的小確幸的討好政策,看看美國這麼大的地方,也是有東岸的波士頓及西岸的矽谷發展成較像樣的創新園區,台灣何德何能要將一丁點的地方廣設這類園區,這種人人有奬的政策注定不會有什麼大格局大成就,好的創新創意點子還是不易在此開花結果。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