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莊清隆

有人說「人因誤解結成仇,因瞭解結成友」,國與國之間也是一樣,照理講一個國家派駐在他國的大使,應以了解駐在國的文化為優先,並將其所見所聞誠實回報國內執政者,作為促進與駐在國交往之參考。但看現任美國駐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完全不是這樣,且背道而馳,只會以美國的觀點行事,頤指氣使指謫中國。

他於2024.06.06日在紐約亞洲協會演講並與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對談,以「美中競爭」為題發表演講時,甩出一個相當離譜的論調。

指摘中國「愈來愈咄咄逼人」,「不再是20年前那個聽話的合作夥伴」,逼得美國不得不推出一系列限制措施。

6月27日在接受彭博社電視採訪的時候指出,中國在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上對中歐關係作出了誤判。

“我認為中國作出了誤判,”伯恩斯說,“事實上,我認為,中國人並不理解我們在有關目前世界和平與歐洲自身團結問題上所展現的核心價值。”他說,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都將中國稱為「系統性競爭對手」,「部分原因就在於此,俄烏戰爭在2022年爆發後,中國政府就開始向俄羅斯提供外交和經濟支持。在俄烏戰爭進行的兩年多期間,中國加大力度向俄羅斯提供全面的經濟支援,中俄貿易額從戰前不到1000億美元的水準上急速膨脹,去年超過了2400億美元。」還強調“中國沒有展現出一個中立國應有的行為。”還說“這是一場生存之戰”。

 美歐可以援烏,中國不可與俄打交道,可說滿嘴霸權口吻!

美西方、北約把中國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其實就是敵人的別稱),北約“誤炸”中國駐塞爾維亞使館,不贊同咄咄逼人的北約東擴就是不懂歐美的核心價值,難道其核心價值就是侵略、就是打左臉送右臉、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自蘇聯解體後,中國巨大體量及經濟飛速發展讓西方如芒在背,做夢都想著肢解中國,或改變中國顏色,只是俄烏戰爭突發打亂了他們的節奏,所以放倒蘇聯後下個目標就是中國。這位大使通篇只講對一句話:“這是一場生存之戰”,但不是對西方、甚至都不是對烏克蘭,而是對俄羅斯、對中國。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在一場活動中,提到當前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楊榮文指出,美國根本不瞭解中國,總認為中國想要取代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因此不斷對中國進行打壓和圍堵,甚至要求東盟國家選邊站,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絕大多數東盟國家也不願與中國為敵,中國的發展是東盟利益所系。

美國故意把中國統一台灣曲解為侵略台灣,他的同夥跟著拿香跪拜,一再渲染下,中國逐被抹黑成為要吃人的野獸,以爭霸全世界為業。

ADDY8177
圖片取自:(FB Joe Biden

中共自1949建國以後,早期曾是堅定的馬列主義信徒,1966年,中國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毛澤東號召「反蘇修」,還罵蘇聯為「蘇修叛徒集團」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官方馬列毛的意識形態逐漸退潮之後,中國幾千年綿延不斷的文化底蘊再度萌芽生機,回歸儒家文化的基本盤,要發展「小康」社會,並且推動一帶一路,更有邁向「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標。 

中華儒學的真諦,其實在於追求社會的和諧,嚮往天人合一的圓融境界,在人與自然、人與人和人與自己的關係,都追求一個和諧的、圓潤的天地。這也填補了共產主義退潮後的思想真空。《禮運大同篇》所揭櫫的小康與大同的世界,都成為今天中國改革的標竿。

同時,民間儒學也發展蓬勃,讀經班、背經典的運動在民間如雨後春筍,各電視台也紛紛舉辦「中華詩詞比賽」,「國學熱」、「儒學熱」以至「陽明學熱」此起彼落,「儒學復興」與「民族復興」已成為今日中國的時代精神。

孔子作為刻在美國最高法院門楣上的三哲人(孔子、摩西、梭倫)之一,他在西方曾“火”過。

隨著中國崛起,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的變化,孔子和東方哲學重獲全球人文研究的重視。

孔子認為,“仁”是人的高級優良道德品質,有廣闊深厚的涵,《論語中》只有1萬多字,“仁”就出現了100多次,是他哲學體系的核心意向。偏偏這種抽象的文化概念是最難被準確翻譯並解釋清楚。

早期,歐洲教士們在翻譯《論語》時,將“仁”翻譯為“perfectvirtue”“good”“mercy”“love”“care”“benevolence”“compassion”“virtuous”等十餘個不同詞語,各自傳遞了部分含義,但在語義上太過狹窄。

17世紀,著名漢學家柏應理等人編譯的《中國哲學家孔子》,稱 “孔夫子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守護神,他的教導是整個蒙運動的福音,把東方時尚帶到西方”,伏爾泰在其著作《論孔子》中寫道,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對世界頒佈了更有用的真理。他將“仁”看做中國特有的政治形式。

到明末清初,辜鴻銘再翻譯《論語》,“仁”被譯為“love of humanity”“humane”,人道主義、人道主義的愛。

有一陣子 ,孔學流行於世界,孔子學院林立於世界很多角落,尤其在美國,但在特郎普與拜登相繼執政後,反中成為政治正確,批中成為顯學,孔子學院也逐漸被迫關閉而式微。

孔子的學說也常被誤解或曲解。例如觀察者網曾報導,阿聯酋阿語報紙《海灣報》在2023年3月,以中國“遵循哲人孔子的教導,要像耐心坐在河邊,等待敵人的屍體飄來一樣(處理國際局勢)”,作者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誤讀為孔子坐在河邊等待敵人變成屍體飄過來? 

這樣的誤讀並不是中東地區“首發”,2010年6月,“德國之聲”在離間中俄關係時報導,俄羅斯人普遍相信中國智者孔子曾說過“只要在河邊久站,終能看到敵人的屍體從你面前漂過”。

接著還有「即使是殺人,也要優雅。」(殺身以成仁。)

「如果在清晨聽到上帝的意旨,那麼即便當晚就死了也無遺憾」。(朝聞道,夕死可矣。)的道聽塗說。

時至今日,誰能夠認真準確地瞭解孔子和東方哲學,誰才能看懂、看清、理解中國,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尋得國際政治、經濟貿易和外交平衡的利益,抓住更大的發展機遇。因為長遠來看,孔子的仁學和國際規則相融合,才是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