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陳木村

  大陸每年年初開始都會陸續在各地舉辦所謂的文創博覽會、文創活動季、文創論壇、文創相關競賽與發表會等,可以說是在比規模大小,所標榜的都是規模、人數、層面,不是在比創意、內涵等。台灣亦然,普遍存在著風氣也是一窩蜂的流行風氣,就如近期在台北世貿中心所舉辦的「2019台灣藝術博覽會」,類似這種展覽,也是每年、各地都在舉辦,只是主辦單位不同。

所以說兩岸華人,在處理類似活動的思維與處理方式都很雷同,與其如此何不思考加以再創造,將會是商機無限,但基本上關鍵在於下列存在共通性的問題:

一、藝術未能產業化:一般展示藝術性比重過於產業化,也就是都是一些油畫、國畫、水彩、古文物、工藝品創作、其他藝術創作等。

二、都在期待未來:因為藝術性過重,又缺乏產業化的思維與發展,所以參展的人,長期以來也是很難有所新行銷策略,以及存在等待客戶的心態。

三、同質化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因為同質化的思維與行為,所以就難以有新創意出現,只差別在於個人表現主題與技巧不同而已。

四、缺乏整合化的概念:從事藝術創作者大多基於個人興趣使然,所以不會思考後續資源再整合的策略。

五、缺乏人文的藝術創作:純屬藝術美感創意,所以缺乏人文方面的深化與創意。

VGTR08

  既然兩岸都屬華人世界,再加上中華文化是世界最具深奧與內涵的文化,所以如果以此為核心的發展,朝向食衣住行育樂產業方面做深化與創意,將會有別於西方國家的藝術文化。綜觀西方文化藝術,從過去至今都是圍繞在西方的文化與藝術領域做發揮與創意,而且還廣受全世界各民族(包含華人)的模仿與學習,都已快忘記自己原有的文化或藝術基礎。

就如國內文化或藝術創作者人數及市場來看,西方文化與藝術活動、創作等,總是比中華文化與藝術來得多,也來得廣。而且可以看出學習西方文化或藝術者比較年輕化,而學習或參與中華文化及藝術者大多數上了年紀的人。關鍵在哪裡,因為中華文化與藝術還未被啟發與激發出來,過度重視技法、規則等傳承觀念,尚未做革命性的創意與發揮,當然就無法吸引年輕族群的投入或參與。

其實以中華文化的藝術與美學價值,如果能再融入在食衣住行育樂中,並將之生活化、產業化,其意境絕對是不亞於西方文化與藝術。只是這種企圖與想法目前還未有人可以勇於去突破與嘗試。因為受限於框框的思維模式太過長久,要突破當然事不容易,因為至今還未有人給創意出來。其實中華文化的元素將會是未來藝術差異化與價值最關鍵,也唯有華人才懂得其內涵與意境,更是未來藝術文創產業發展的新契機、新差異、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