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張怡穎

最近,一個全球供應鏈的趨勢正在形成,這個趨勢讓中國不再是其中一員。這股趨勢的背後,受到中美之間的對立所影響。儘管日本和美國正快速建立新的供應鏈,只在與友好國家之間進行原料和零部件的交易,但調查發現,這種轉變除了影響成本,也因資源有限而增加了環境和人權的風險。

純電動汽車(EV)這個領域也不例外。在北美,如果一輛純電動汽車符合在組裝過程中使用了50%以上的當地原料和電池零部件,則每輛車最多可以獲得7500美元(大約人民幣5.47萬元)的稅收優惠。這個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中國排除在這個領域之外。而到了2029年,這個比例將提高到100%。這個新法案的目的是減少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保護國內的EV產業,這也象徵著一種重大的轉變。

「能否靈活地調整供應鏈以適應新法案?這將決定汽車製造商的命運。」日產汽車的高管們這麼認為。日本經濟新聞和日本九州大學攜手合作,對美國的電動車供應鏈進行了調查,關注的是有關環境和人權的28個重要指標。調查運用了來自九州大學的初創企業aiESG(位於福岡市),利用人工智慧系統來分析這些指標。由於美國新法案的影響,到2030年,相當於6成的16個指標將比2022年更惡化。

雖然這種轉變可能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但相關的大氣污染,例如二氧化硫將增加17%,可吸入顆粒物PM10也將增加2%。在人權方面,有7個風險指標中,涉及低工資勞動和童工等議題,將惡化。

調查還顯示,在美國新法案實施後,從中國進口的電池相關採購比例從2022年的接近5成,將降至2030年的零。相反,來自墨西哥等國的採購比例將上升。為了能夠符合補貼的條件,用於電池生產的鋰等礦物只能從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和日本進口。風險的增加是與供應鏈的上游有關。

JOYG1678

智利在精煉鋰的出口方面名列世界首位,其份額在2021年達到42%,超過中國的37%。智利和美國簽訂了自貿協定,使其成為EV車的主要原料供應國,同時也是去中國化的關鍵一環。預計智利對北美的出口將會大幅增加,但在某些環保措施方面,它可能落後於中國。

美國耶魯大學的調查顯示,在環境指標方面,智利排名全球第153位,遠遠落後於中國的第91位。而在用於EV車電機等的銅産量中,秘魯排名全球第2,但在環境投資方面卻排名第135位。日本九州大學的特任助教關大吉指出,中國一直在增加與環保相關的設施投資,而與美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南美國家在這方面的投資則滯後。

美國羅德島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處理童工等人權相關問題上,墨西哥和秘魯等中南美國家遜於中國。特別是在墨西哥,工傷致死等問題尤其嚴重。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顯示,墨西哥的工傷風險全球排名第五。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然而,同時中國企業在電池方面的市場份額高達60%。為確保除中國以外的地區能有足夠的電池和零部件供應,大型汽車公司正加速調整他們的供應鏈。比如,豐田將投資約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0.51億元),在美國建立電池工廠。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由於全球供應鏈的分裂,可能導致相當於全球産值5%的將近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47萬億元)的損失。

然而,這個轉變所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成本。環境和人權已經成為企業經營中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這種趨勢促使企業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並進行競爭。然而,區塊化的供應鏈可能會扭曲這個趨勢。英國殼牌石油公司指出,供應鏈的中斷將使創新停滯,而這可能導致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2攝氏度,超過主要國家設定的目標,加劇氣候變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各國重新認識到經濟安全的重要性。在構築與友邦間的供應鏈之餘,還有其他的課題需要關注。我們需要將供應鏈的視野擴展到最末端,確保其中的環境和人權風險。

本田、日產等全球約120家企業正在推動建立一個記錄電池製造過程信息的資料庫。這將有助於可視化原材料的來源以及保護人權的情況等。連同確保原材料供應,掌握來自眾多企業組成的供應鏈的全景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任務。企業需要有所準備,不能忽視區塊化帶來的扭曲。

這次的調查使用了日本九州大學旗下的初創公司aiESG開發的供應鏈分析系統。aiESG利用人工智慧針對不同產品進行分析,評估其對環境和人權的影響。調查採用了來自主要國家、國際組織和人權相關非政府組織(NGO)等約200種統計數據。在環境和人權方面的28個重要項目上,調查將2022年和2030年進行了對比。電池相關採購比例的估算則來自德勤財務諮詢的林力一。在環境方面,分析了二氧化碳等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工業用水的用量。而在人權方面,通過對涉及童工、強制勞動和工傷等風險的工作時間進行「風險小時」的量化,來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