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最近來台演出的日本寶塚劇團掀起一股風潮,這個劇團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日本有著明星般的氣勢,不但擁有自己的學校、劇院、出版紀念商品,還有一大群死忠的粉絲支持,許多人還會特地到日本觀賞他們的演出,可謂為日本吸引觀光客的重要文化表演活動。
想要成為寶塚歌劇團的團員必須要經過層層考試,進入寶塚音樂學校之後須就讀2年的課程,之後才有可能在劇團演出。自從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吹起一股吃洋食、穿洋衣、聽洋音樂的洋風潮。寶塚劇團的創辦人小林一三遂於1918年提倡「新國民劇」,利用西洋古典音樂結合日本傳統歌舞伎,創造適合闔家觀賞的表演,寶塚舞台就在這樣的高度下成立,歷經多次赴歐美考察學習,奠定寶塚歌劇團的風格,並於1938年起進行海外公演,第一站就抵歐洲演出交流。
(影像來源:兩廳院)
為了打造寶塚夢幻般的風格,寶塚歌劇團的團員們不只要經過音樂訓練、肢體語言訓練,每次登台演出必定打扮得具備明星般的架勢,帶著華麗的裝扮優雅上台。在其紀念品店可以看到各式出版品,如各明信片、紀念舞戳,以及點心類的伴手禮,在當年尚未有整體行銷概念的年代,她們就已經走在世界的前頭,將文化商品販售結合入活躍的文化藝術表演活動。
為了凝聚粉絲的力量,她們還成立粉絲組織,除了官方的粉絲會之外,私下各別私設的粉絲組織,其成員還會穿著該粉絲組織的服裝,一同到會場觀賞劇團演出,順便贈送禮物,成為支持表演者的龐大力量。
(影像來源: 兩廳院)
目前寶塚歌劇團的團員清一色為女性,雖然以前曾經嘗試招收男學員,最後還是決議以清一色女性擔綱演出。這些女團員在舞台上英姿勃勃,雖然舞台生命並不長,但因為多才多藝,許多團員在退休之後會轉任教職或是轉戰演藝圈,日本有不少知名的演員都是從寶塚劇團出身。
在台灣很少可以看到超過百年歷史的劇團,更少看到私人經營、成立學校、設立劇院、發行出版品、營運紀念商品店之多角化經營的藝文團體。反觀台灣的多數藝文團體莫不面臨資金匱乏的窘境,更難論談永續經營劇團的深層目標。台灣藝文團體和寶塚歌劇團最大的差異,乃在於異業與粉絲經營,台灣的藝文團體若要永續發展,或可師法於寶塚歌劇團的經營模式,擴展週邊商品的開發與行銷,深化粉絲忠誠度的經營管理,以企業化的組織管理與商業模式經營藝文活動與事業,相信應有機會翻轉台灣藝文團體的營運困境。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