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資深藝人在節目上狂罵同事的側露影片外流,掀起了軒然大波。是不是新聞炒作?機率不高。但,搞成這個樣子,罵人的跟被罵的,恐怕都是始料未及。
看過那個側露影片,再對照媒體的報導,有一點我實在難以理解。綜藝掛的江湖老鳥,面對節目常常掛在嘴邊兒上的「效果」二字,怎麼會產生這麼大的「真實」反應?如果說,純粹是討厭所謂會「酸人」的藝人,那麼以大哥級的份量,跟製作單位溝通一下,不發人家通告應該不是難事吧?總發這種「酸過頭」的人上節目,何嘗不是為了效果。又或者說是因為相對資淺的藝人敬業精神不佳,應該要教訓晚輩一下,那麼我想那樣的爆怒,傳承下去的應該不是敬業二字,而是一種資格老了就可以用髒話罵人的期盼吧。
何必如此?工作了這麼久,這幾年每當怒氣攻心時,我都會這樣問自己。以前總講「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是形容工作的單位不動,但工作的人總是來來去去。但現在,營盤也未必都是鐵打了,兵的流動速度更快了,工作上彼此的相處,也就是更短的機緣罷了。再怎麼火大,也不必把自己的格調搞到那樣低。三字經、五字經,乃至於N字經罵起來真的很爽,但是,這樣的人身攻擊,對溝通毫無幫助。
當工作上發生問題時,情緒其實是解決問題最大的障礙。過去,我曾經多次在安慰被主管飆罵的同事時發現,這樣的「震撼教育」對於問題的處理毫無效果,更不用說是進步了。尤其是,當怒氣爆發成為溝通的一種必然時,問題就會更加惡化,使團隊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而深入探詢,絕大多數被痛罵的同事,其實當下並沒有聽懂主管想要傳達的重點,感受到的就是隆隆砲聲,想到的只是期盼對方快快閉嘴。且在某些狀況下,這樣的方式,更會使得被罵的人搞錯方向,因為對其而言,關鍵不是問題的本身,核心會變成如何使主管不要生氣。更糟糕的是,整個團隊,在這種模式下,成員間就此討論的內容也不會是下次面對同樣問題時如何避免錯誤,或改以何種方式去改善以求進步;相反的,都會聚焦在情緒面上去討論那種毫無助益的是非對錯,淪為公婆各有理的羅生門。
當然,我也多次與主管同仁談論這樣的現象。工作確實要有熱情去支撐,因此就難免情緒因素的存在。但,大家都要明白,我們的目標就是完成工作、賺得利潤或報酬;而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下班了就是下班了,要知道負面的情緒的延續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的「附加價值」!情緒過大,行為、言語就容易失控,不但無法把事情辦好,隨之而來的,就是高流動、低士氣,甚至必須面對法律責任。
而如果要把對於自己情緒、脾氣控管的責任推到同事身上,我認為那真不必了。我們可以想想,真是一個如此令人憤恨的人,對他最大的懲罰不就是不與他一起工作嗎?依照勞動法令,明快遞解雇或資遣這樣的人,不就解決了?何以要用情緒的發洩去延宕問題、製造問題?那個側露影片,有句旁白,依稀記得是說:「自己脾氣不好還怪別人」。這真正是旁觀者清,且除卻攝影棚之外,職場都通用。
至於名嘴要把這種職場陰暗面用省籍來解釋,得了吧,那種說法的格調其實跟髒話一樣,下流!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