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健昀/台中市報導

他是一位醫生,卻長年「與病為伍」;他是一位精神科醫生,卻得了憂鬱症;也許你覺得這是上帝跟他開的一場玩笑,但他會跟你說:「上帝是我最好的老師。」因為他不僅克服了憂鬱症,還獲選2009年《商周》推薦的百大良醫,以及2011年肯愛社會服務協會舉辦,經上萬名網友票選出來的「抗憂最溫暖醫師」第一名,他是-施義賢。

「有時候醫師們會開玩笑說,肝膽科醫師常常自己得肝癌,耳鼻喉科醫師得鼻咽癌,還好精神科醫師不會得癌症,還是精神科醫師好。」明功堂精神科診所施義賢醫師幽默的說。但沒想到的是,憂鬱症卻無聲無息的找上了他…

「其實就是一場小感冒,只是吃了藥、好了後,卻發現自己很容易疲倦,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當時,他正任職院長,表面上看起來雖然滿輕鬆的,卻要面對評鑑、管理員工這些繁雜的事,他無法久待在工作上,一過中午就想跑回家,甚至無法忍受在太陽底下開50分鐘的車,來往工作地點。

這時候的施義賢,都還沒發現自己得了憂鬱症,直到一天,過去的病人又來上門看診,兩個人在討論病情時,施義賢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得了憂鬱症。

(施義賢醫師,走過憂鬱症的風暴,因此他更能用感同身受的精神,溫暖每一位病人。 (照片提供/明功堂精神科診所))

開放自己 建構支持系統

「有時候悲觀的念頭很糟糕,憂鬱的情緒一來,會越陷越深,自殺的念頭就會湧上來,這時候我不斷的告訴自己不要動、不要動,等到稍微平靜後,再趕緊找去我的醫師同事、或是心理諮商師,到處告訴他們我得了憂鬱症,但是他們都覺得我在開玩笑,完全看不出來阿。」

施義賢說,其實人在某些場合下習慣「偽裝」自己,但在人後,偽裝的面具瞬間就會癱掉。正因為深刻體會到這些感受,他不會封閉自己,反倒與其他醫師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況,而同事們也因此更了解、關心他,不時會進他的辦公室噓寒問暖、或是閒話家常,其實他們只是要知道自己好不好。

按時吃藥 沒辦法的就交給上帝吧

不靠藥物,而是單單用信仰克服憂鬱症,是否可行?施義賢說:「我們總不能把什麼事都丟給上帝,自己卻什麼都不做吧!」他也信靠神,但面對有些事,我們可以想到辦法解決,或是值得嘗試的,就該去做;面對憂鬱症,能不吃藥當然最好,但別忘記藥物也是一個辦法,真的沒辦法的事,就交給上帝。

在看診時,曾遇到因為欠債而罹患憂鬱症的病患,其實當下施義賢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對方;也許可以給予一些建議、方法或聽其傾訴,但癥結點不一定能夠化解。

這時候他就會分出一些界線,就像他們醫師時常為彼此禱告:「求神讓我們知道要怎麼去幫助對方,知道我的能力範圍在哪裡,而哪些是神的範圍,不是我的範圍。」他說,這也是一些治療師、諮商師,甚至只是一位傾聽者,必須了解的事。

(診所後面的小橋流水,是施義賢休息、釋放壓力的好地方。 (照片提供/明功堂精神科診所))

著急才是最大的副作用

患者在治療憂鬱症期間,最常出現的兩個問題是:「怕副作用」與「著急」。施義賢很慶幸,自己當時吃的藥已經比30年前進步很多,回想最早時,精神科的藥就好像現在的感冒藥一樣,吃完會恍惚、口乾舌燥、便秘…等,各種副作用都出來。

感冒者只要吃兩三天的藥,可能就會痊癒,但精神科的藥最少要吃兩三個禮拜,當時看病人吃藥,他也會覺得很痛苦。但現在精神科的藥,除非遇到個人體質關係,否則幾乎已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

有很多病人很著急,醫生一個接著一個換,但其實精神科的藥效,需要一點時間才能看出效果。但不管如何,施義賢都會仔細詢問患者過去看診的經驗與效果,因為藉著這些線索,也許可以找到更精準的治療方式,來幫助患者;他也從來不會排斥病人談到看過哪些醫生,甚至最好能夠把過去的用藥帶給他看。

其實有時候你只要幫他買點吃的就好

另外,家屬的態度非常重要,最怕的就是不了解,採取「對抗」的方式。例如對病人說,「你都不去運動、不去曬曬太陽,整天躺在那,動一動阿,人活著就是要動阿。」施義賢說,其實他得憂鬱症時,也嘗試過運動、沖澡的方式,可以一口氣提起勁做完,但是做完後就又癱了,好像平常很簡單的事,就會瞬間耗盡你所有的精力,就像電池沒電一樣。

所以,他會耐心將患者的病情解釋給家屬聽,讓他們了解,精神疾病可能因不同體質、個性或環境因素而造成,有些人是偏重體質,造成腦維生素不平衡,而變成心理上的問題。

這樣的病人需要調理,休息一陣子。我們只要在患者需要的時候,給予關心和協助就好,就像他餓了,就幫他買點吃的。通常這樣解釋完,不僅患者得到幫助,家屬的壓力也會比較小。

傾訴過程 受益最大的是自己

有人會質疑向心理醫師傾訴心事的效果,認為醫師沒辦法給自己有效的建議,但施義賢並不這麼認為。他說,其實「傾訴」本身最大的效果,在於「自己聽到自己的聲音,聽見自己在說什麼。」

像是知名節目主持人張小燕,她算是說話很快的人,但在講話時也會沉澱下來,為了能說清楚,會整理思緒,這時,會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之後就會開始產生果效。對病人來說也是如此,很多時候其實醫師沒說到幾句話,但患者藉著傾訴過程,已經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但要找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卻不簡單。因有時被傾訴的人,有些話不敢講、或是不敢講的很徹底,就像老婆知道先生壓力已經很大了,怕增加他的負擔,就會把一些話藏在心底。這時候對病人來說,心理醫師就是很好的傾訴對象,因為病人可以安心的講,同時能得到一些關心,因而覺得有勇氣,甚至能因此點破糾結點。

施義賢也會用《聖經》馬太福音10章16節經文開導患者:「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如鴿子。」面對人際關係時,要靈巧圓滑;但也不要過於圓滑,而忘記自己的「本心」;每個人都應該要真實的面對自己。

(高二時生了一場大病,以致休學在家,在那半年多居家療養的生活中,施義賢埋怨、失望,和神爭執,卻因此真正遇見了神。 (照片提供/明功堂精神科診所))

「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聖經》約伯記42章5節

《約伯記》是施義賢最喜歡的一卷書,因為,苦難讓他看見上帝。小時候體弱多病的他,曾因為生病休學半年,心想為什麼自己這麼會讀書,卻也那麼會生病,但在那半年生病期間,他看完了整本《聖經》,因此真正認識神。

長大後,憂鬱症雖然帶給施義賢近2年的苦日子,但也因此幫助他更能感同身受看待患者,而「耐煩」是上帝賜給他最大的禮物。小時候只是因為好奇隔壁鄰居,怎麼會從正常人忽然變成精神病,所以踏上精神科這條路,上帝卻用憂鬱症,帶領他成為一位真正「溫暖人心」的精神科醫師。

施義賢笑著說,現在平時下班會參加醫師們的「夜間部」合唱團,因為大家都只有半夜才有空,而禮拜六、日,參加教會活動是他最開心的時候。

現在的教會多半有許多事工要忙,但他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去到教會也是為了「安息」。基督徒忙著「裝備自己」沒有錯,但同時也別忘記要「紓解重擔」;與神連結、與弟兄姊妹連結,開開玩笑、互相交通,是充實自己精力和能量最好的方式。

本圖/文由「基督教今日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他懂! 抗憂溫暖醫師第一名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跟臨終病患學生死課 張嘉芳:生命有賞味期
再見了!那個以為「人生就應該……」的女孩 ——「ASHA社會企業」陳怡家
那年復活節,在日本311海嘯過後——林婷
昔黑道老大 如今耶穌寶血刷清記錄 完全退隱江湖
爆紅名利如浮雲 洪成昌只想為主打美好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