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編譯】

在全球土地及資源缺乏下,都更是一個全世界必走的趨勢。都更的概念源起於日本,在當地實施已臻成熟,堪稱是世界典範。

都更議題大多著重於社區的建設,及建物的空間規劃。除了空間再利用外,日本近來已有不少團體注意到,在都更計畫內,減低碳排放、及對環境的影響,加強城市改造和氣候變化之間的聯繫。都更發展至今,所要關切的,應在振興經濟、社會公平及環境保護三要素。

尤要注意的是,為防止城市的擴張,必須減少通勤時間與距離、減少能源耗費,增加資源有效利用。在社區方面,能源多達30%用於水的處理;在建物方面,則消耗於加熱與冷卻碳排放中。

此外,都更計畫若能設立都市發展與環境管理小組,兩者有良好的溝通協調,是其跨到下一步,兼顧環保與空間利用的關鍵。

台灣地狹人稠,都更是刻不容緩的事。但由於都更過程太複雜,又牽扯眾多利益,修正條文卡在立院,令都更之路窒礙難行。全世界人口逐漸減少,台灣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參考日本的做法,在都更計畫中,加入土地充份利用、減少能源消耗、防止城市擴張等要素,相信未來我們的都更之路將更順暢。

來源引據: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Urban Regeneration and Climate-friendly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Japan”2013.09.23

新視野浮水印_636x397px房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