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Dr. Phoebe
"最大的危險不再於對自己有著太高的期望而不能達到,反倒是給予自己過低的期望而達到。"(米開蘭基羅)
隨著古羅馬文明的倒塌(延伸閱讀:古羅馬的智慧:競技場和古羅馬廣場),西方世界陷入中古世紀的黑暗時期,許多先前被羅馬所建立的政府框架倒塌,戰亂、飢荒、封建時代隨之而來。知識和文明藉由天主教遺留下來。羅馬天主教成為新的權力中心,人們將所得的十分之一奉獻給教會,教會因此來請工匠和畫匠來製作藝術品,藉由教堂內的壁畫和雕像,讓不識字的人民能夠瞭解聖經故事,得到救贖。黑暗時期的藝術品以教堂與上帝為中心,裡面最主要以陳述聖經的故事為主,因此完全不計較真不真實,而是在乎能不能讓觀眾一目了然這些聖經故事。文藝復興的作品,則是以人類的美與善為主軸,上帝創造人類好榮耀祂,而人類也因此而應當被讚譽和稱頌,每幅圖畫都散發出滿滿的正能量。人類貴於萬物之靈,就算是臉上的小缺陷,管他是痣毛還是雀斑,通通都美麗異常。在經歷一千年的人類文明沉睡之後,文藝復興在佛羅倫斯打響第一炮,位於羅馬的教皇不甘示弱,決定號召藝術家來羅馬為他效力,畢竟老子有的是錢,撒出去也不怕你們不來,而對於這些藝術家,則像是當代的明星,給予高規格的待遇,完全無限制的自由發揮,包括米開蘭基羅、拉菲爾等都曾為教宗效力,而這些大師級的作品,大部分就收藏在梵諦岡美術館中。
美術館的圍牆,述說著美術館悠久的歷史。梵諦岡美術館建於十六世紀初期,而現在則成為梵蒂岡的經典聖地,每年有六百萬人前來朝聖,同時也是全世界第六熱門的美術館。
梵諦岡美術館總共劃分為三大區域,離入口最近的古羅馬藝術品,中間的部分則是雕像與燭台、掛毯壁畫、和地圖畫廊,最後才是文藝復興的藝術品區。由於ABC老公對於文藝復興時期最有興趣,因此我們直接就往那裏衝。圖為可愛的羅馬pine cone(旁邊是廁所)。
但我不得不說,梵諦岡美術館是最不適合衝的地方,上下左右全都是藝術品,讓你看得眼花撩亂。
這個Sala Rotunda看起來像著小的萬神殿,陽光從中空傾瀉而下,的確是放置許多古典雕像的合適地點。
首先看到的是展示燭台長廊Gallery of the Candelabra。當大家都在看左右兩旁的畫作之時,每個轉角都是金碧輝煌,天花板根本比旁邊的雕像更加搶戲!由此也可看到教皇喜愛的美的事物,天花板、燭台、雕像、畫作無一不缺。
往上面一看,背起十字架的耶穌受到眾人的朝拜為主要圖片,但往不同的方向看也可看到不同的畫作,令人頭暈。
這古典唯美的長廊由Leo XIII教宗所建立。天主教教廷認為如此精細的做工才配擺在教宗出沒的地方。
下圖也是天花板的大作,讓你深深感受到羅馬教宗對於美麗東西的熱愛與崇拜。好比現代的人熱愛名牌包,當代的教宗認為擁有這些奢華的雕塑、美麗的天花板,精緻的藝術品才能更加顯示他們的崇高地位。
接著來到地圖畫廊,但那天花板鮮豔強烈的色彩卻比兩旁的地圖更令人驚豔。
仔細一瞧,比剛剛的畫廊又更強烈精緻,看起來像是鑲著金邊的凸出天花板顯示出貴氣逼人的姿態,但其實那立體層次都是畫出來的,卻讓你有3D效果的錯覺。
走到底的地圖顯示義大利的四個港口,包括威尼斯在內。
當然,盛極必衰的道理適用於任何一個政權。正因為教宗的糜爛生活,導致人們對羅馬天主教喪失信心,也是因此馬丁路德才起來反叛,成立了新教,也就是現今所知的基督教。
不同於一般壁畫,這裡也展示了精緻的掛毯畫Tapestry,包括耶穌的最後的晚餐在內。
文藝復興中有三個最知名的天才藝術家,米開蘭基羅、拉菲爾、和達文西。其中又以拉菲爾的畫風最為柔和。拉菲爾在25歲的時候被Julius II 教宗所看中,邀請他來替自己的臥室繪畫,也就完成了一系列的拉菲爾房間。來到拉菲爾房間的第一間,康士坦丁房,請原諒我無法一次全部照到位。基本上,拉菲爾要闡述的歷史,在於羅馬原本是由黑暗的外邦政權統治,但因著中世紀康士坦丁大帝的英勇雄威,解救了無數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建造了屬於基督教的帝國。左邊的照片便是康士坦丁大帝跪在教宗面前執行洗禮的動作。
轉到右邊來看金色黃冠的是康士坦丁將軍,準備領軍討伐敵人的英姿,而上頭也表示耶穌和聖經中的聖徒們也與他同在。
天花板的照片上的畫作,一個羅馬的雕像被金色的十字架擊倒,顯示出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勝利與掌權。
最長的一幅壁畫則將康士坦丁大帝化成將軍,和上帝的天使們並駕齊驅帶領羅馬士兵走向勝利。
延伸到另外房間的另外一端。如果我是教宗,在這琳瑯滿目的房間怎樣也睡不著!
接下來來到我個人的最愛—雅典學院的房間。第一次學到雅典學院是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強者我虎媽,在我小學時天天教我英文,好為我出國做準備。她買了一堆英文參考書,包括歷史、地理,教我美國學生"五年級應該學會的事情"、"六年級應該學會的事情"。就這樣,我在那時候認識拉菲爾的雅典學院,那和諧的構圖至今仍然打動著我。雅典學院的精神宗旨,在於文藝復興不只是拿著畫筆畫畫這麼簡單,也包括思想、學習、以及樂觀積極態度(現稱的正能量),讓人類以理性和知性駕馭萬物。拉菲爾這幅雅典學院,便是向著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致敬。
中間的兩位便是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普拉圖手指向上,表示哲學和數學為這世上不變的真理。而亞里斯多德則往下,顯示為他偏好摸的到看的見的世界(又是科學)。蘇格拉底則往左邊站,更左邊的光頭則是Euclid。
正當拉菲爾在畫這幅雅典學院的同時,米開蘭基羅也在繪製Sistine Chapel。拉菲爾在看到米開蘭基羅為教宗所繪製的壁畫驚艷不已,因此又回來雅典學院,在整幅圖的中央加上米開蘭基羅—那身穿紫色衣服橘色褲子,面對著地板上耍憂鬱的便是他。即便如此,整幅圖畫卻非常的和諧與對稱,包括對稱的柱子、方形的地板、但所有的線條讓你很難不注意到中間的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
另一間拉菲爾房則是展示查里曼的加冕典禮(Coronation of Charlemagne)。查里曼被稱之為"歐洲之父",身為中世紀的霸主,既羅馬帝國以來第一位能夠將西歐成功統一的君主,也是第一位被教宗承認的君王。目前撲克牌上的老K大都是以查里曼為樣本,下次在飛機上把玩的時候可以仔細參考一下。順帶一提,一如歷史上的霸主,都是要妻妾成群才夠看,而查里曼也同樣先後有了五位妻子,外加五位侍妾,十全十美之外也充分實現眾多男性的夢想(誤)。
沿著指標以及人潮走,慢慢晃來西斯廷禮拜堂,也是整個梵諦岡美術館的高潮。米開蘭基羅貴為全文藝復興最傑出的雕塑家,其代表作包括大衛的雕像和聖殤,以至於當教宗 Julius II要求米開蘭基羅來繪製西斯廷禮拜堂的時候,被他一口回絕,堅稱自己並不是一名畫家。但好在教皇在軟硬兼施之下,不給米開蘭基羅說不的權利,才讓我們這些後代可以看到如此驚為天人的創作。米開蘭基羅花了四年親手繪製天花板,將聖經的舊約故事全都放在這裡。雖說這裡總是人擠人,一時之間很容易不知道眼睛該放哪裡,但找一個角落坐下,並仰頭觀看,才能真正體驗米開蘭基羅穹頂畫的壯觀。
(由於西斯廷教堂禁止拍照,以下照片取自於梵諦岡美術館官網,另外加上我個人的解說)
基本上穹頂畫分為三個部分,創世紀的九個故事在中間、方形的聖經先知故事、以及三角形的聖經祖先故事壁畫。而最中間的創造亞當,則是整個穹頂畫則是眼睛的中心,也代表著文藝復興的思想精華(等下會詳細解釋)。和中古世紀遙不可及的上帝相比,米開蘭基羅文藝復興下的上帝,忙碌的創造世界、開天闢地、創造亞當和夏娃,而人們則是上帝手中最為珍貴的受造物,有著從上帝而來的美、善、才智、以及無限的創意巧思。當時在壁畫出爐的時候,震驚全部前來觀看的民眾,幾千年之後,也震驚我們這堆手拿相機的遊客。
仔細端詳亞當被創造的圖,上帝在右,亞當在左。上帝被展現的威猛魁武,那肌肉實在是太不真實,但米開蘭基羅的專長就是描繪人體線條,為此也解剖過無數大體。在當時解剖是被禁止的,但米開蘭基羅身為教宗眼前的紅人才不管,一樣是刀拿來照樣切下去,才成就這些對肌肉無比精準的刻畫。亞當在另一旁則是柔和唯美(因為還沒被上帝觸碰到),和上帝剛好一剛一柔的呈現,平衡又不失美感,這就是文藝復興的真諦。
在米開蘭基羅完成穹頂畫之後的23年,他又回到西斯廷大教堂裡來完成另一面大作—最後的審判。之前提到,天主教廷的鋪張與浪費導致於馬丁路德的叛變,成立新教。年邁的米開蘭基羅在這個時候,也開始對於自己先前秉持的人性本善思想感到質疑,而這幅最後的審判,無疑也展示了他內心的不解與懷疑。當時的歐洲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宗教大戰,文藝復興的正能量正在慢慢衰退。米開蘭基羅的最後的審判,講述的是聖經中啟示錄的故事,耶穌基督率領著所有的先知來審判這世上所有不相信祂的罪人。整幅圖畫中沒有人面帶任何笑容,之前文藝復興所提倡的平衡美感也在這時被翻轉。
(以下照片同樣來自於梵諦岡美術館官網,另外加上我個人的解說)
從上層來看,耶穌基督在這裡的形象不是愛愛愛,而是一名正在執行正義的君王,肢體語言非常強烈,連躲在祂身後的聖母瑪麗亞都要迴避三分。許多人只嚷嚷著耶穌基督除了愛還是愛,但其實祂的另一重身分,也是回來審判人類最終好與壞的君王。那些作惡多端的人終究會被處罰,而相信祂的義人會上天堂與祂同在。米開蘭基羅把自己畫成一個臭皮囊擺進去,或許他自己也在遲疑到底人類是好是壞?自己是否也會被列為被耶穌審判的那一方?
下層則是下地獄的人類被眾多惡魔所折磨的寫照。如果說天花板上的亞當與上帝展現的是文藝復興的高潮,那麼最後的審判則象徵文藝復興的尾聲,一個新的藝術時代即將被開啟。
沿著出口出去,來到梵諦岡美術館的花園。
在逛花園之餘也可以順道看到旁邊的聖彼得大教堂。
繼續沿著出口走,可看到梵諦岡專屬的郵票。
這知名的螺旋狀樓梯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最愛,但卻也很少有完全淨空的時刻,美麗如貝殼的紋路令人印象深刻。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鐘擺效應不只存在今日的政權之中,對文藝復興時代依然如此。之後的宗教改革時代,人們厭倦了鋪張奢糜的天主教廷和生活方式,以往的文藝復興正能量轉變為對人類利己之心的極大厭惡,大大的挑戰了天主教政權的權威,也興起了現今所熟知的新教基督教。羅馬天主教在這些大起大落的政權中存留下來,反倒像是另一個角度的歷史見證者,繼續以宗教勢力影響著今日的政治和人民生活。但文藝復興所種下的種子,包括人權至上、個人主義、崇尚思想等,奠定了西方國家思想的基石,悄聲無息的延續下來。
(歷史資料來自維基百科、Rick Steve Rome一書)
加入Dr. Phoebe的臉書
更多Dr. Phoebe的文章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