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文字/Judie  Ho  攝影/Tidus(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NAY

吳阿順於2016年歐巡賽奧地利公開賽奪冠。

中國著名高爾夫球手吳阿順,曾代表中國參加2016年奧運,並各兩次獲得歐巡賽和日巡賽冠軍,是首位在中國本土和歐洲大陸,同時贏得歐洲賽的中國球員。但最重要的是,他不只是代表中國出戰,也是為主而戰。

卅二歲的吳阿順,自十六歲接觸高爾夫球,全靠恩師宋明峰多年來的親自指導;不只在球技上,也在生活上細心教育,更帶領他認識基督信仰,成為他一生的倚靠。帶著神國代表的獨特身份,吳阿順走過艱苦的訓練和比賽,經歷高低跌宕,體會神一路的看顧與同在,造就精彩一生。

跑步測試遇見伯樂
愛運動的阿順,小時候是籃球愛好者,與爸媽及姊姊一起住在老家福建漳州。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就是他接觸高爾夫球的起步點。他說:「打高爾夫球不像打籃球要與別人競爭,而是跟自己競爭,屬於自我修練,不論球技、心態、思維、管理各方面,都要戰勝自己。」

阿順笑說小時候最愛打架,不愛讀書,卻因為打籃球接觸高爾夫球運動。事情該從他十六歲那年說起。

那年暑假,有一天他在學校打籃球,校舍操場上突然來了一百多位學生在跑步,第二天這個景況再次重演;不同的是,一直在旁觀察的宋明峰老師看中了他,請他加入跑步行列。

「後來才知道這是高爾夫球的耐力測試。我被宋老師邀請參加選拔,跑了四天,由每天50圈、75圈,到最後的100圈,之後還有其他項目的關卡:力量、協調、爆發力、抗壓力等測試,最後只選了十多人。」

一般高爾夫球手都是由六歲開始訓練,當年十六歲的阿順起步算是比較遲了。這位半途投入高爾夫球界的男孩,遇上也是半途成為教練的宋老師,眼光獨到的發掘了他。

「那時候我根本沒有聽過高爾夫球。老師說是一種運動,我就想,運動我喜歡,願意嘗試。爸媽很開明,當我選擇要去打球的時候,他們也贊同,給我選擇的自由,由此展開運動員生涯。」阿順回憶過往的一點一滴,感謝家人一路的支持,也感謝他的伯樂—宋老師,改變了這個調皮的小夥子。

 

NAY1

上海之行  師徒大受打擊
說到宋明峰老師,他也有著獨特的經歷。宋明峰是台灣人,曾在台灣從事賣香菇的生意,後來有機會到香港工作,他向公司自薦到中國辦教育,在有心人的財政支持下建立學校,更教授當地孩子打高爾夫球。沒有比賽經驗的他,竟憑著滿腔熱誠鑽研技術,成為世界前五十名高球教練中唯一的台灣人!

而漳州的農村水稻田與九龍江沙灘,便是吳阿順和其他學員揮出一桿又一桿的起步訓練場。宋老師教他們打球,也幫他們補習功課,多年後更把吳阿順送到美國,成就今日這位著名的高爾夫球手。

「老師對我和學員們都很嚴厲,說運動員不可吃零食、不可吃冰凍的食物、不可談戀愛,只要專心打球,年輕時候想要的東西都不能有。那時候的要求很多,要個子高、身體素質要好、打球技術要高、靈活性高、頭腦好、生活作息要好、處事為人要好……他很重視品格教育,給予我正確的觀念,很好的引導,也影響了我日後的生活。」

有一次,宋老師帶吳阿順到上海拜訪一位指導過很多頂尖職業選手的教練。他們滿懷希望、信心向該教練討教,結果卻被潑冷水、冷言相待;對方更直接告訴他們不要再打球了,徹底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

在回程的火車上,他們兩人都哭了,宋老師卻說,回去要努力「殺回來」,後來真的成功了。這是他們師徒間一次深刻的經歷,在以後的打球路上更成為激勵。

亦師亦兄  教出中國冠軍
然而關係緊密的師徒也有爭執的時候。吳阿順回想昔日初學打球時,不知道什麼是高爾夫球,所以對老師十分服從。當他慢慢有一些閱歷、判斷和認知,與老師持有不同意見時,便會引起爭執。「老師會讓我試試自己的方法,也試試他的方法,對比之下才發現很多時候,老師的建議是對的!」他笑說是自己吃虧了,但很感謝老師的開明和包容。

十多年的朝夕相對,二人亦師徒、亦兄弟、亦屬靈同行者,猶如印度賣座電影《我的冠軍女兒》,宋明峰就像那位曾是摔跤選手的爸爸,在訓練和生活上十分嚴格,最後教導出這個中國冠軍;而吳阿順就像電影中的女兒,經過多年刻苦訓練,成就傳奇一生。

「老師就像我的父母一樣帶我、教導我,我對他很敬畏,但他實際上只比我年長十三歲。當我長大後,會跟他聊心事,他又會給我建議,我當他如哥哥一樣。」更重要的是,宋明峰帶領他認識福音,宛如上帝派來的使者,使他在真道中成長。

阿順的家鄉是拜偶像的,進了球隊後,曾經有位香港支持者和一位師母於2001年到訪,將福音介紹給他們家。這是他第一次接觸福音。之後,信主的宋老師也規定他每天晚上都要讀聖經,要去教會,鼓勵他開始思想人生要朝哪個方向走,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如果沒有信仰、沒有老師的指導,我想我還找不到目標與方向,生命也不會如此精彩。若沒有耶穌住在心裏,就不會造就今天的我。也許我會因為自己的成績變得驕傲,仗恃有點天份,認為一切是理所當然、是靠自己,卻看不到身旁許多人的協助。」相信這一份謙卑的心,也是我們作為基督徒需要學習的。

NAY2

2013年,吳阿順(左四)第一次入圍英國公開賽。左三為教練Joe,右二為宋明峰教練。為何上帝引領來歐洲?

運動員的生涯,自有難以言喻的高低起伏,吳阿順在這兩年看似進入谷底的比賽經歷,卻上了神給他寶貴的一課。

2010年至2015年這數年間,吳阿順都在日本巡迴賽中有很好的表現,後來他向神禱告後,放棄在日本所打下的基礎,幾經掙扎前往歐洲比賽。2016年他到了歐洲後,展開一段全新旅程,然而好景不常,這一整年的比賽成績卻不理想。

在參加當年度最後一場歐洲比賽後,他算了一下整體分數,不足以讓他晉級,也許會失去明年的參賽資格;亦因球隊就只有他一人打職業賽,因此他背負很大的重擔。

吳阿順說:「賽後我坐在場地門外,那時候心情低落,問神為何引領我來到歐洲,卻未能通過比賽資格,反思之前是否太注重名聲、別人看法或外在的東西;又怪責自己成績這麼差、把資格弄丟……然後禱告說,不管最終結果怎樣,都把榮耀歸主,接受這個事實,繼續比賽吧,我還是繼續跟隨祂!」

就在往機場離開的路上,他收到球僮的來電,興奮地說參賽資格保住了,官方公佈,他以排名最後一位保住明年的參賽資格。

「當下很感謝主,神沒有放棄我。神是信實的,賜我許多恩典,與我同在。很多的福氣,怎麼想都覺得不可能,怎料一切都剛剛好。」如今再次回憶述說時,吳阿順依然表現出興奮神情,這必然是神所賜予喜樂平安的心。

處高峰或低谷  持守謙卑
近年球壇功績彪炳的吳阿順,參加過多次比賽,勇奪不同國家比賽的殊榮。然而國際高爾夫球排行榜每星期更新,名次高低變化是常有之事,運動員的生涯亦是顛簸不定。「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馬太福音廿章16節)這句是他最喜愛的經文,也貼切地闡述身為中國第一高爾夫球手的經歷。

他說:「這句經文提醒自己,努力往前走,不要灰心、不要放棄;在前的時候,卻不能驕傲和自滿,否則就會落後。」

站在個人成績的頂峰,必定迎來更多的挑戰,但作為基督徒的他,卻別有一番領受。他說:「我是代表上帝的,也是代表神國的,基督徒也是這樣,不能讓祂丟臉。」

在吳阿順十六年打高爾夫球的經歷中,宋老師發掘了他特有的恩賜,並讓他找到人生方向,更重要的是帶他到神的面前,讓他在神的話語中逐漸成長,給予他力量堅持下去。

在師徒倆的生命歷程中,也看到傳承的生命意義,看到從小認識神的重要。期望吳阿順在球壇上繼續作鹽作光,以生命影響生命,讓更多人在他身上看到神的作為。

除了教練宋明峰,吳阿順背後最重要的支持者是「媽咪」黃女士。吳阿順說:「是她出資開辦學校,像親媽媽一樣愛和關心這一群熱愛運動的孩子。」

黃女士一開始就支持這些孩子打球,把福音傳給他們;也多虧了黃女士無條件的支持,吳阿順才能不受很多的試探和誘惑所左右。她不僅支持吳阿順打球,更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把很多的愛給他。阿順都親切的叫黃女士「媽咪」,說如果沒有媽咪和宋老師,就不會有今天的他。

(香港影音使團提供)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中國第一高爾夫球手吳阿順:如果沒有信仰,我的生命不會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