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
想像一下,家裡的孩子因為同學在課間休息時沒有和他們一起玩耍而感到沮喪,或者因為家裡其他的手足拿到更大塊的蛋糕而感到憤怒。這時父母往往本能地會想介入並試圖「解決」這種情況,畢竟,誰會喜歡看到自己的孩子不高興呢?
父母想要保護孩子是很自然的,但是當父母承擔起管理孩子對自己感情的責任時,父母等於無意中剝奪了孩子培養應對生活起起落落的基本技能的機會。增強心理力量的最佳方法之一是讓孩子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培養心智堅強的孩子並不是要保護他們避開每一個挑戰,而是要教導孩子如何應對挑戰,學會自己克服失望或挫折的感受。
孩子需要有機會練習應對不舒服的情緒。因此,請給予指導,但不要為他們做工作。在父母的指導下,讓孩子掌控自己的感受,將他們塑造成堅強、有能力的人。
父母千萬不要成為孩子的「情緒管理者」,這種模式對孩子的長期心理健康有害。研究表明,不學會自我調節的孩子更有可能與焦慮、衝動甚至社交困難作鬥爭。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如果父母總是做孩子的「情緒管理」角色,這表示父母可能會:
1.孩子遇到不如意事就立刻給他們打氣、轉移注意力
雖然會達到短期的效果,但長期下來孩子無法學到如何處理不舒服的情緒。
2.直接介入讓孩子平靜下來
雖然安慰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之一,但總是立即介入可能會阻礙孩子學習自我安慰技巧的能力。
3.太快出手干預
如果孩子在玩耍時或犯錯時表現出沮喪,父母立刻出手干預可能會阻礙孩子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擁有強大的情緒調節能力並不意味著孩子不會感到悲傷、憤怒或沮喪,但是他們將更有能力獨立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孩子們將擁有更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牢固的人際關係、更好的學業表現、降低焦慮和憂鬱的風險等。
所以,當孩子遇到狀況時,建議父母退後一步,讓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他們將培養一種內在且有助於在生活各個領域取得成功的力量。
Reference:
The No. 1 way to raise mentally strong kids, says psychotherapist: ‘Don’t do the work for them’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