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劉超

黏熱的夏風吹過七月,也吹過了每一個高校的離別。很討厭離別這件事,沒辦法理性地看待,這詞似乎就是個洋蔥,一層一層剝開,總有一個moment會逼出你的眼淚。

本科七月的畢業像是處心積慮的大型傷感party,而此時碩士畢業則是一場又一場小型的失語。

路上遇到,風輕雲淡的一句,我下午的車。來不及感傷,來不及醞釀情緒,來不及道珍重。

江湖路遠,這個年歲也應該明白,遇見和告別是同一件事。

還沒畢業時總覺得至少還有學校這座避風港,還有宿舍的一個床位等著自己。領了那張畢業證後,一股腦兒進入社會,再不能全身而退,要收好一身的軟肋。七月明媚的天光都是幻象,鋒利的落空感才是真實的。

畢業說到底也只是一個時間節點,是我們人生長路上一個路標。是結束,也是開始。拎著早餐趕去教室上第一節課的日子結束了、晚飯後坐在長椅上聽校園廣播的日子結束了、和同學窮遊各地的日子結束了、熬夜刷文獻,碼字的日子結束了……我們要和很多熟悉的生活場景一一告別,你甚至說不出上一次做這些事情的確定日期,但它們是這三年時光最真實的碎片。離開了象牙塔,我們要開始計畫三餐吃什麼、開始為房租發愁、開始斤斤計較幾塊幾角的菜錢。放佛推開畢業這扇門,我們就撲向了煙火氣的生活,再不能回頭。

JUL

畢業產生的酸楚更多地源於對一直陪伴在身邊的那群人的不舍。“怨只怨人在風中,聚散都不由我”。時常在想,60多億人,我為什麼會遇到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我為什麼和這個人成為了舍友,而不是那個人?這些玄而又玄的問題,沒人知道它的答案。但有一種叫做緣分的風迎面向我們吹來,我們躲不過也逃不了。畢竟每一個交叉點上,每一次遭遇,都蘊含了一個新的或者潛在的方向。

其實,我還是對畢業後的生活有所憧憬的。這個年歲的我們,已經擁有了愛自己的動力。要在世俗的生活裏點燃詩和遠方的火把,認真對待三餐,記住每一個節氣的樣子,用力眺望晨光和晚霞,在為生計奔波疲累時能想起初心,想起出發時的赤子之心。

千裏一宴,終有一別。

就讓七月的風停在七月裏,想念的人留在想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