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倖妃、程晏鈴

十年前,台大是台北學生的天下,十年後,繁星讓各縣市的區域高中都有機會被照亮。數據更顛覆你我想像:無論學業或就學穩定度,繁星生都有最佳表現。當「一試定終身」不再是絕對,師生如何被影響?大學多元入學下一步該怎麼做?
三月,學測四十八級分的卓蘭高中學生詹俊宥,透過繁星推薦管道上台大森林系,沸騰了為人父母和學子焦躁的心。

網路上沸沸揚揚,批踢踢實業坊(PTT)台大板上批評不斷:水準一直下降、進去當砲灰、反正進去也馬上被二一、去了還是念不下去、進去能出來才是關鍵,更甚者質疑「什麼鳥制度?別人念書念假的?」等不一而足。

繁星推薦制度也因此被一言以蔽之為「不公平的制度」,「恢復聯考」的聲音不時傳出。但事實是這樣嗎?誰才有資格成為驕傲的台大人?

二○○七年,台大等十二所參與繁星計劃的頂尖大學,提供近八百個名額,以達到「擴大優質大學學生來源」政策目標,此後逐年成長,到今年已經有六十九所大學釋出大約一五%、總數超過一萬五千個名額。然而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今年邁入第十年的繁星推薦,卻以這七分之一的比例,逐漸顛覆僵化的升學結構。(見一○三頁)

破除迷思:聯考並不公平

○二年的一份研究「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與城鄉差異」,提出台大學生主要來自雙北,又以大安區的比例最高,震撼全國。作者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今年再度發表「誰是台大學生?」研究,探討多元入學的影響。

細雨綿綿的早晨,一向謝絕媒體的駱明慶開了門,短袖T恤搭著牛仔褲,一副休閒打扮,一九九九年才返國任教的他,在台大開的其中一門課是「教育經濟學」。

「第一版已經說明,聯考沒有比較公平,」他的研究打破過去「考試是公平」的迷思,「一個人從小成長到進入考場,受到的資源和文化刺激都不同,真正公平只有考試那三天,」他拉長看待「公平」兩字的時間。

這份研究的重點之一是說明區域和城鄉的不公平。在一九八二年到二○○○年以聯考為主要升學管道的年代,台大學生有八成二來自前二十所明星高中,其中九所集中在台北市。

大安區十八歲人口成為台大生的機率是四.七三%,不但是全國平均(○.七八%)的六倍,更是台東縣的三十一倍,而大安區在一九九七年到二○○○年之間更一路追高到六.一%,台大也因此有了「大安區的社區大學」渾號。

繁星發酵,區域有感平衡

今年發表的研究,則看出繁星的影響,首先是過去明星區域的優勢下降。在繁星計劃開始到一○年間,台大只小幅開放一%到三%名額,對整體影響不大,大安區的入學機率持續飆漲到平均六.九四%。但一一年後當台大繁星推薦名額擴增到七%至一○%時,大安區入學機率也隨之下降到五.九○%,顯示確實受到衝擊。

繁星對學校集中度也有分散的效果,當個人申請管道在○四年開始提高比例,台大學生來源集中在一七五所高中,○七年繁星計劃實施後,增加到二○六所,一一年改為繁星推薦進一步擴大名額後,學校數更擴張到二九八所。

許多過去不曾有學生進入台大的高中,開始獲得進入台大的機會。「這是透過繁星推薦,達成學生來源多元化的具體證明,」駱明慶在研究中寫著。

「教育部的外加制度開始產生作用,讓台大從過去集中少數學校,往外推散出去,」駱明慶的研究,同時證明台大學生來自雙北的機率有降低趨勢,雖仍維持高達四九.九七%,但各縣市十八歲人口成為台大學生的機率,台北市從繁星實施前的三.七一%降為三.三九%,台東則從○.二三%略增為○.二六%。從十六倍差距縮為十三倍。

大學升學制度在過去十年,因為繁星而改變了未來世代的人生。「大家都誤會人生是靠自己努力,」駱明慶語重心長地說,「但十八歲的人有多大機率考上大學,是外在決定。」

【延伸閱讀】

1、三大管道 讓一銀ATM受駭
2、推中國電影升級 賈樟柯走上創業路
3、死亡車禍後 特斯拉的蘋果時刻
4、全球新秩序逆襲 企業要練6種功
5、消費六原則 淘汰黑心食物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