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新媒體世代 | What’s Next for New Media

2016 年大選將至,無論臺灣還是美國,滿滿都是選舉相關新聞。而和往年選舉相比,社群媒體在 2016 年大選中扮演的角色無意外地也將更吃重。

在選舉潮即將到來之際,不妨來回顧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底所發布的「2014 年手機、社群媒體和競選活動」(Cell Phones, Social Media and Campaign 2014)研究報告,報告中比較美國登記選民在 2010 和 2014 年 10 月中旬(美國期中選舉前),使用手機獲取選舉新聞的情況,以及在社群媒體上追蹤政治人物的比例與原因。

1. 透過手機追蹤選舉或政治新聞的比例:從 2010 年的 13% 提高到 2014 年的 28%

●報告指出,使用手機追蹤選舉動態的選民比例,隨年齡層增長而下降。這也和皮尤研究中心 「2015 年美國民眾智慧型手機使用報告」中,「持有智慧型手機」及「透過智慧型手機追蹤最新新聞」比例,隨年齡增高而減少的趨勢相符。(延伸閱讀:2015 年「美國民眾智慧型手機使用報告」七大重點
●在 18 到 49 歲選民中,有超過四成的民眾會透過手機來追蹤政治新聞。
●相較 2010 年,所有年齡層在 2014 年使用手機追蹤選舉動態或政治新聞的比例皆上升,其中尤以 30 到 49 歲選民族群增加比例最多(25%)。
●相較不會透過手機來獲取政治新聞的選民(37%),手機政治新聞閱讀者中有更高比例曾幫政治候選人向親朋好友拉票(58%),且有較高比例會參與競選活動(11% vs. 6%)。不過在其他政治參與項目中,兩者相較之下並沒有太大差異。

●和皮尤研究中心「2014 年社群媒體最新使用報告」中,社群媒體用戶比例隨年齡增加而降低的趨勢相同(舉臉書為例:18 到 29 歲網路民眾中身為臉書用戶的比例有 87%、30 到 49 歲為 73%,、50 到 64 歲為 63%,而65 歲以上則為 56%),在社群媒體上追蹤政治人物或政黨的選民比例,也隨年齡層增長而下降。

●有趣的是,在「2014 年社群媒體最新使用報告」中,不同年齡層網民身為臉書用戶的比例差距較大;相較之下,登記選民在社群媒體追蹤政治人物的比例,在各年齡層間的差異較小。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兩份數據樣本並不相同,「2014 年社群媒體最新使用報告」中的樣本為網路民眾,而「2014 年行動電話、社群媒體和競選活動」的樣本則為登記選民,本身的政治參與度和熱情可能就比較高,且問卷問題不只限於臉書,還包括其他社群媒體,像是常被用來追蹤最新新聞的推特。
●相較 2010 年,2014 年登記選民在社群媒體上追蹤政治人物的比例,不分年齡層皆上升。此外,和透過手機追蹤政治新聞的增加趨勢相似,30 到 49 歲選民年齡層的增加比例最多(25%)。
●相較沒有在社群媒體上追蹤政治人物的選民相比,在社群媒體上追蹤政治人物的選民,在下面各政治參與層面都表現得更為積極:說服親朋好友投票支持某特定政治人物或議題(62% vs. 39%)、捐款給特定政治人物或選舉活動(21% vs. 11%)、參加選舉造勢活動(13% vs. 6%),以及為政治人物或選舉活動擔任志工(11% vs. 4%)。

3. 希望透過在社群媒體追蹤政治人物或特定政黨,來比其他人更快獲得第一手新聞的比例:從 2010 年的 22% 增加到 2014 年的 41%

當登記選民們被問到在社群媒體上追蹤政治人物的原因時,有超過四成民眾表示希望藉此來「更快獲得最新新聞資訊」是主要原因,比起 2010 年的 22% 增加約兩成。

此外,也有 35% 選民表示希望藉此和政治人物和政黨有更多個人連結,以及 26% 民眾認為追蹤政治人物獲得的資訊,比起傳統新聞平台的訊息更為可靠。而持有這兩個原因的民眾比例,在 2010 年和 2014 年間沒有顯著差異。

對於在幫忙選戰的候選人們及競選團隊來說,這些數據也點出透過社群媒體(像是臉書)來經營「青壯年選民」的潛力與重要性,在社群媒體上追蹤候選人的選民,在任何方面的政治參與度都比較高(像是說服親友投票、捐款及當義工等),因此如何獲得選民的臉書支持,並且鼓勵他們轉化線上關注為線下實際行動,將會是 2016 年大選的重要策略方向。而數據也顯示,提供第一手的政治或選戰新聞,以及創造候選人與民眾間的情感連結,都將能為候選人們贏得選民的臉書關注。

數據來源:Pew Research Center 1, 2, 3

本圖/文由「新媒體世代」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2014 年手機、社群媒體和競選活動報告」:政治人物社群媒體追蹤者,政治參與程度較高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