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在1921年,人類發明了第一支導盲杖做為盲人的輔具;一百年後,智能科技讓人類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與遠在他鄉的親人視訊通話,不過現在盲人用的輔助設備卻還是僅有導盲杖。

有鑒於盲胞的需求,英國微軟與導盲犬基金會,去年正式推出一款結合 beacon 藍芽訊號與3D 語音(3D soundscape)技術的頭戴式語音導航設備「Cities Unlocked」。使用者以手機應用程式操控,再由骨傳導(bone-conducting)耳機發出導航指示和資訊,協助盲人同胞在城市自由穿梭。

在台灣,也有社會企業太和光嘗試新發明,推出「微光計畫」幫助盲胞走出封閉的生活圈。太和光創辦人及執行長吉正然2009那年成立太和光, 3年前開始動工盲人導航系統,不過礙於技術的問題,僅能限定在校園或特定區域。不過現在技術到位了,蘋果的ibeacon可以很精準定義手機絕對位置。於是,太和光啟動一個名為「Beacon the world」的計畫,替盲人做一套可以全心信賴的導航系統,太和光經理廖鴻益表示,目前已經在伊甸基金會、成都路以及盲人重建基金會附近設立導航系統,測試這個計畫。

在台灣領有視障手冊者近6萬人,但實際視障人口將近19萬人,在大都市裡,如何設計視障者的設施及服務,讓他們可以放心大步向前走是重要課題,台北市從97年起,花了4,225萬元,在122個路口放有聲號誌,覆蓋率僅5.4%,一年內損壞了57%,如果是培養一隻導盲犬,至少要花100萬,30隻,就要3千萬。

2013年,蘋果推出新的無線通訊技術iBeacon,定位比GPS更精準,成本也更低。在吉正然的規劃中,如果能在台北市每個路口裝設感應器,盲人口袋裡的智慧型手機偵測到,就能自動報出路名、路況,甚至公車站牌,達到的目的。

他算過,台北市一共有2,259個路口,如果每個路口都要安裝有聲號誌,得花上8億4千萬元。而iBeacon感應器的成本一個只要數百元,以台北市為例,透過他的計畫,200萬美元就能搞定,對這個計畫好奇嗎?有空可以到三個試營運點測試。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