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驊(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牧師) Photo Credit: misku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前幾天大學好朋友來洛杉磯轉機,和他們碰了個面敘敘舊。他們在 Orlando 的 Disney 總部工作,提到在 Disney World 主題樂園中工作的引路員,似乎都樂在其中,很享受他們的工作,也很快樂。話題不自覺地就聊到,到底是 Disney 在選擇僱員時刻意挑選那些會享受這種工作的人,還是 Disney 就是有能耐讓員工愛上他們所做的工作?

也許朋友在 Disney 所觀察到這群享受工作的人是光譜的一極,而另一極的人則是討厭工作,工作是為了生存,一旦有足夠的積蓄,恨不得馬上辭職退休。

現代人對工作是又愛又恨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是一個人身份認同的主要來源之一。今天,當我們與陌生人相遇時,不自覺就會問對方是「做什麼的?」如果對方是律師、醫生或教授,我們心中馬上把他們歸類為某一種類型的人;若是銷售員、業務員或是服務業,又歸類成另外一種人…。我們習慣用職業來把人分類,同時也不自覺地用職業來自我定位。

與此同時,在現代社會中,平均工作時數不斷在增加。科技原本應該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時數,但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並沒有使人的工作時數減少,反而在上升。我們依賴工作來自我定位,同時生活又被工作佔據,喘不過氣來。

現代人對休閒的追逐,也許正反映出人們對工作的無奈。但矛盾的是,當一個人真的失去工作時,似乎又沒有真正的快樂。這種矛盾,我在國中時第一次體會到。在上課期間,很期待暑假的到來,可以沒有功課,沒有作業,不需要學習;但真的放假一週後,開始感到無聊和空虛,開始懷念上學的日子,期待新學期的來到。

天主教哲學家 Josef Pieper 曾提到,休閒不是不工作,而是處在一種可以按照事物原來的樣子來欣賞和審視它們的心靈狀態,而不考慮它們的經濟效用和功用。Pieper 的洞見幫助我們戳破「休閒就是不工作」的假象,同時提醒我們「真正的休閒可以在工作中發生」。

從欣賞工作本身價值開始
有一次,我在一個不能公開分享基督信仰的國家中短講,之後有一個年輕人問我是做什麼的?平時如果別人問我這問題,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牧師」。但在那個處境中,不方便直接這樣說。我想了想,回答他:「我的工作其實就是每週準備一個短講,和身邊的人分享,同時去關心身邊的人,陪伴有需要的人,幫助人成長。」我愈說,愈發現自己工作的本質有多美,覺得自己很幸福!

幾乎每個職業,其職業本身都有值得被欣賞之處。想一想,如果做銀行的收銀員,可以單純享受與客戶接觸的每個瞬間,幫助客人做理財規劃,享受服務人帶來的喜樂,那麼每天的工作,都可能轉化為一種休閒。如果幫忙打掃的清潔員,可以單純欣賞恢復秩序,從消除混亂得到滿足,那麼每天的工作,都可以是非常有意義的。幾乎每個行業,當我們不從功利的角度來理解它時,都可以在工作本身找到值得被欣賞的地方。

如果一個工作本身就有值得被欣賞之處,那麼在從事這些工作,就可能成為一種休閒。工作休閒化,不用一定要把辦公室變成遊樂園;工作休閒化,可以從欣賞工作本身的價值開始,從中慢慢體會和欣賞。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觀念轉彎》工作,可以是種休閒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