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日新(暨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Photo Credit: FlashBuddy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台灣的新民意在上週末打趴舊政府,迄今仍無力爬起來。青年崛起的意志,在過去兩次的選舉中都成為改變的力量;改變都有風險,但改變的趨勢已定,大家該以審慎樂觀、滿懷盼望地因應任何的變局。但不變的規律是,任何忽略世代交替的人都將被埋葬在歷史的灰燼中。

沒有接班人的危機
選後隔天清晨我就來到柬埔寨考察新興產業。東南亞的崛起已是不能忽略的大勢所趨,在這個傳統產業台商大舉南遷的投資地,聽著一個又一個廠商人才青黃不接的困難,傳承與接班的殷切需求似乎一直都難以克服,如此窘境與台灣政局的處境居然不謀而合。

亞洲社會一直都對權力與責任的概念不平衡,台灣的廠商以中小企業為主(佔總家數的97.6%),其中家族企業佔比極高,公司治理長久以來存在著不透明的風險。決策的不透明與監督機制的欠缺,往往造成經營的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莫過於人才斷層。任何組織的運作都需要一層又一層的人適才適所、各盡其職,任何一個職務的人力若不能發揮該有的功能,就會拖累周邊的人,這也是羅馬書三章23節「三虧」的啟示:虧負了那個職務、虧欠了幫補的人、也虧缺了上帝的榮耀。

組織運作是環環相扣,任何環節不順都會造成組織的困境,而人才即為組織績效的關鍵。戮力從公卻忽略時間的衝擊,是沒有智慧的經營者,無論對下一代的栽培或層層主管接班的忽略,都陷入極大的曝險部位:經營風險、產業風險,甚至國家風險。

人才不是一朝一夕養成
多年前曾拜訪台灣微軟,時任副總的杜明翰弟兄讓我了解外商大公司的人才培育與接班規劃,螢幕中一層層嚴密的銜接圖表,展現了世界一流公司擁有豐沛的人力資源、完整的系統運作與持續競爭的基礎條件。台灣受規模小與資源少的限制,造成思考與執行尺度短暫的現象,但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靈活」這個要素絕不能在人才調度這個面向上運用。

無奈,從台灣當前的各種挑戰中,厚植人力雖然呼籲的多,但真正落實的少。萬事起頭難,但不能不開始;更殘酷的是,不得不開始!否則人才的斷層會演變為組織的熔斷,將好不容易建立的基業毀於一旦。個人私慾和公眾利益的平衡都是風險的起源,該放手就放手吧!

這個時代經歷了前所未見的持續性顛覆,創新是改變與顛覆既有規律的動能(或元凶,端視由哪個角度觀之),開創是任何組織都不可或缺的特質。如同接班,往往是知易行難、雷聲大卻雨點小,因此,各種和創造有關的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芽來,創意、創新、創業、創客等令人目不暇給的概念與轉化機制,目前尚未成為中流抵柱,但不得不做!不得不做的原因是,人才就是從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的再起後,這樣鍛鍊出來的。

全球目前青春力四溢,但流竄的力道尚未匯聚成積極、具建設性的能量。世代剝奪中的一個質疑或反思是,決策的人能否為受決策影響的下一代鋪設一個大舞台;但,手心向上等著他人賜予的社會是落後的社會,積極的開創是自己搭舞台、自己粉墨登場的。

本週與上週之專欄文意似乎背道而馳(上週標題為達智老人,對銀髮智慧與勞動力的參與有所期許),實則不然!社會結構日趨多元,在台灣這個崇尚多元價值的島嶼上,各個族群應該都有積極參與的機會與空間,貢獻土地與其上的人民。秀髮青春的開創力與銀髮熟成的傳承力,如何形成台灣社會雙螺旋的DNA?考驗著台灣各個層面能否人盡其才?也考驗著台灣社會能否延續曾經擁有的輝煌。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日光之下無新事》傳承與開創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