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 恩 Photo Credit: PublicDomainPicture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在我飄洋過海從台灣帶來美國的小東西中,有一條跟了我廿幾年的項鍊。它既非金也非銀,無鑲鑽也無嵌玉,是十顆藍色心型墜子穿成一串,普普通通的一條項鍊。它是阿公幾十年前,到歐洲去旅行時買給我們的紀念品。這是我身邊唯一一樣阿公留給我的東西。

走不進阿公內心世界
印象中的阿公,嚴肅不苟言笑,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長者。他不是那種小說中所描述的,會坐在前院搖著蒲扇,對著一群孫兒親切講古的老人家。阿公所留給我的回憶,就像是長鏡頭的無聲紀錄片,每一個場景、片段歷歷在目,卻看不清主角臉部的細膩表情,走不進他真正的內心世界,只能憑著他四周的氛圍、他的動作,猜測揣摩劇本的內容與那無聲的獨白。

小時候,每次回到台中老家,我們頭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向阿公請安;阿公總是坐在搖椅上,不是看著報紙,就是聽著黑色小收音機裡的股市行情。而我們往往問了安,就一溜煙地跑去找堂弟妹玩,只剩爸媽留在那裡繼續陪阿公講話。

阿公跟我們這些孫子的互動不多,好像總是待在房裡,除了吃飯看新聞時出來,似乎很少在家裡其他地方出現。但只要我們回來度暑假、過新年,阿公就會在某天戴著軟呢帽、拎著一根手杖,一聲不響的出門,過了一會兒回來,手裡便多了一盒鳳梨酥或是太陽餅,小孩們就在阿嬤的吆喝聲中,一擁而上瓜分那盒點心。

時代巨輪下保有個人風格
偶爾,一些叔公輩的老人來看阿公,寒暄閒聊之後,他們會擺起棋盤,泡上一壺老人茶,然後專心沉默地遊走在車馬砲的陣仗裡。阿公還會吟詩作對,聽說他的詩集還曾經出版過。阿公也有些會作俳句的日籍友人,他們魚雁往返,彼此切磋詩詞文章。

老家院子裡有許多盆栽,每盆都經過阿公細心的照料,各有其古樸蒼勁的風姿。還有那些清香的蘭花,也用了阿公不少時間去修修剪剪。

有一陣子阿公喜好蒐集石頭,據說是稀有的古貝石,家裡擺滿了大大小小花紋如水墨畫的「奇石」。那些石頭,還有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哩!而在我幼小的心目中,下棋、作詩、養花、集石這樣的興趣消遣,是屬於以前那個陌生遙遠的時代,阿公好像不是屬於「現代」的,他是屬於那個神秘優雅、古老含蓄的「前朝文人」──那個經歷了日據時代、台灣光復的地方士紳、富家子弟、官家後裔。在時代的轉移與政權更替下,無可奈何隨著巨輪轉動,卻固執保留著屬於自己的品味與風格。

舞文弄墨也做飛行夢
聽說,阿公老家曾是舉足輕重的名門大戶。阿祖是富甲一方的地主,老宅的門楣棟樑全是由唐山運來的檜木雕刻的。阿公身為長子,從來不用為錢的事操心,每天就是騎馬吟詩、廣結文友。後來他被送去日本讀書,家裡期望他以後當醫生,想不到他跑去念飛行學校、學起開飛機了──我好像還看過阿公身著飛行裝,站在飛機前手插著腰的黑白相片。

這一段故事讓我不由得對外表嚴肅端正、做人一絲不茍的阿公,產生了另類看法:在那被舊式教育、傳統禮教牢牢綑住的軀殼裡,是不是也有一顆曾經渴望展翅高飛、嚮往藍天白雲的心?

阿公,一個與我有著如此濃厚的血緣關係,但在感情交流上卻顯得如此含蓄陌生的親人,他留給我的除了一串心型項鍊,除了基因的遺傳密碼、愛舞文弄墨的喜好之外,一定還有什麼是我沒發覺的。

就像我一直以為,我對阿公的思念不算濃厚,可是每回我看到家裡那個阿公留給爸爸、繪有富士山的天藍色瓷瓶時,就會想起那個想飛的年輕人;或者,每次當我咬下一口鳳梨酥或是太陽餅時,就會記起那個戴上軟呢帽的背影。

心型項鍊串起寶貴回憶
那年,我們全家移民海外,回台中向阿公阿媽辭行,臨走前,大家依依不捨地揮淚道別。阿公也哭了,一直目送著我們的車子絕塵而去。
再回台時,阿公已經住院了。還記得自己到醫院去看阿公的那天下午,阿公正在睡覺,我不敢吵醒他,只在旁邊悄悄地為他禱告。

阿公去世時,我們沒有機會回去,還記得那天爸爸從台灣打電話告訴我們這個消息後,我跑回房間嚎啕大哭,那悲傷的感覺連我自己也覺得驚訝。
我以為我跟阿公沒有那麼親──畢竟我們以前住在台北,不是與阿公朝夕相處,後來又隔著一道太平洋,哀慟的心情不會那麼激烈。可是我錯了,我在房裡哭個不停,因為我再也沒有機會看到阿公了。阿公,您信耶穌了嗎?您在臨去前有沒有接受福音呢?

後來聽爸爸提起,當阿公在病床上還清醒的時候,他常聽爸爸讀聖經、唱詩歌,也願意讓爸爸替他禱告──阿公一生自認俯仰無愧人與天,並不需要任何宗教來救贖他。但在他晚年時,默默接受了大兒子的信仰,甚至也樂意讓牧師來探望他,跟著一起做禱告。

我相信福音種子已撒在阿公的心田裡,而當他口裡承認、心裡相信的那一剎那,救恩的種子便開花結果了。

如今阿公已經去世廿年了,廿年來我經歷了人生許多轉折,對家庭、親情的態度與看法,也有了更深層的改變與體認。我不曉得這是不是就叫作成長?我只知道,我更珍惜每一刻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也更加寶貝那串心型墜子項鍊。

我想,阿公除了留給我這串項鍊,也間接教會了我用心與人相處、珍惜每一個相聚時光的功課吧!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愛的故事》串起回憶串起愛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