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香怡(學園傳道會同工) 圖片來源:rogeryosantosdias

「臺灣?韓國?」

每當結識了新的朋友,他們總是對我與我先生的異國婚姻很感興趣,常問:「你們在哪裡認識的?」我的先生是韓國人,我是臺灣人,按照常理我們應該是在韓國或臺灣認識的吧?

「是在中國大陸。」我們笑著回答。

這下,人們就更好奇了。怎麼會跑到中國大陸去呢?

移居的開始:中國大陸
2003年,我剛從大學畢業,到中國大陸宣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剛到不久,當地朋友帶我去買東西、熟悉環境,傍晚回家,就在我們經過路旁一家餐廳時,從裡頭走出幾個人,正好是這位當地朋友認識的,朋友一面打招呼、一面介紹我跟他們認識。原來他們是韓國人,其中有一個弟兄長得很高,跟人說話時都需要微微低頭,這個動作令我印象深刻。

我們只是簡單問候就走了,連彼此的名字也不知道。沒想到五年之後,我嫁給那個說話時要低頭的韓國弟兄。他後來說,他第一眼看到我時,看不出我是哪裡人;我是他第一個認識的臺灣人,而當時臺灣對他來說還非常陌生。

2007年夏天,我們利用假期在臺灣訂婚,隨即返回大陸宣教,並著手策劃在韓國的婚禮。在我們公布結婚日期之後,韓國學園傳道會也傳來人事通知:由於我們是跨國結婚,考慮到夫妻關係的長期利益,宣教部要求我們婚後隨即回韓國定居一年以上。

當時我們從未想過在婚後轉換服事禾場,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經過兩個月的溝通之後,韓國差會依舊非常堅持,我們知道搬回韓國一事已成定局,再怎麼不願意也是強弩之末,遂為此感恩,相信神的帶領最美好,順服的人就會蒙福。

第二站:韓國
於是我們開始交接當地的工作、向朋友道別,東西或送或丟,帶走的行李只有個人衣物。未婚夫在婚禮前一個月回到韓國,我回到臺灣處理婚聘事宜,婚禮前十天飛到韓國和未婚夫會合。

抵達首爾之後,我以為自己已經預備好住在韓國,但是當我隨著未婚夫的腳步走進新家,環顧那十坪大小、空無一物的老舊空間,一時間現實與夢幻之間的落差,卻讓我不知所措。望著窗外二月初的嚴冬、寒流、飛雪,語言不通的我更感無助,心想,來韓國真的對嗎?

其實先生也很無助,韓國雖然是他的國家,宣教士回國的適應也讓他很辛苦,而且他一回國馬上就到差會報到上班,還要籌備婚禮,一點喘息的時間也沒有。

就這樣,兩個無助的人結了婚,新婚之初過得很辛苦。我們都在摸索自己的首爾生活地圖,同時文化差異和語言隔閡所形成的張力也越來越大,我們不想視而不見,卻又不知道怎麼跟家中的「那一個外國人」溝通。

從小到大很少生病的我,竟在婚後整整病了一個月,吃藥打針仍不見好。先生想要照顧我,把他最愛吃的泡菜端給我吃,但是我一點都不想在大冷天,吃那又辣又冰的泡菜!我自己跑到市場去,想煮些愛吃的菜餚,不去還好,這一去只看到一大堆我不認識的葉菜,想問些什麼又沒法溝通,只得無功折返。

半年下來,我情緒崩潰,把神看成唯一的出路,不斷尋求接下來該往何處。經過禱告與溝通之後,先生和我決定支付昂貴的學費,讓我到語言中心去學韓語。奇妙的事情也發生了,就在開學前夕,從臺灣匯來一筆奉獻,數目正好支付韓語學費。

我開心入學,非常珍惜這個學習機會。經過了十個月的努力,奠定聽說讀寫的韓語基礎。雖然當時的語言程度還很膚淺,可是我和先生之間的溝通問題已獲明顯改善,與此同時,我們的韓國生活也慢慢到位。

但我們心繫宣教、一心想早點出國服事。在第二次的宣教申請通過時,韓國學園要求我們到新加坡接受為期兩個月的跨文化訓練。儘管我們都有宣教經驗,但婚後的宣教是第一次,所以訓練不可免。儘管受訓所費不貲,狀似勞民傷財,我們依然選擇用當初回韓國的心態看待此行,相信只要順服神的帶領就是最好的。

半年之後,在我們回韓屆滿三年之時,我們夫妻拎著兩口行李箱,飛到新加坡。

第三站:新加坡
在新加坡的日子就像那裡的赤道型氣候一樣,常常陽光普照,每件事都令人期待。雖然新加坡主要使用英語,可是相較於韓國,我覺得親切多了。

在跨文化訓練中心的兩個月裡,稍稍拉開與韓國的地理距離,我也因此有機會在宣教之前,審視我們的異國婚姻。

打從我們兩人在中國大陸認識開始,中文就是我們交談時唯一的語言。雖然溝通時常不能盡興,也常有誤會產生,但是這些障礙卻在愛情魔力的迷霧之下,顯得微不足道。加上我們當時人在大陸,說中文似乎是很理所當然的。

直等在韓國結婚定居下來,交往中看似不傷大雅的問題,如拙劣的語言能力、懵懂的文化認知,開始一點一滴蠶食我們的新婚生活。

比較嚴重的問題在於,我們兩個似乎都變了一個人。在大陸的他和回到韓國的他截然不同,他喜歡和外國人打趣,在本國人面前則拘謹客氣,這樣的變化起因於韓國文化中層次分明的長幼、從屬關係,對先生而言調整是很自然的,我卻對這樣的他感到好陌生。

另一方面,在大陸的我和去到韓國的我也不一樣,語言不通使我更加寡言,也因為我無法融入當地文化,對自己不了解的事務極盡挑剔之能事,先生搞不懂我為什麼這麼情緒化?

所幸這些問題在夫妻雙方孜孜不倦的努力、還有神源源不絕的恩典之下,逐一攻克。我把這三年的學習謹記在心,深知到了福音的下一站,我們仍要重新走一遍這個過程。

服事震撼彈帶來祝福
從新加坡回到韓國之後,我們開始準備移居到我們的宣教地。三年的光陰說短不短,累積了許多的感情和回憶。反省三年多來在韓國的生活,感恩之情滿溢。雖然不捨,但心中沒有遺憾。

我的自尊心強,受不了被視為語言不通的傻瓜。即便知道這是異文化生活必經的過程,心中的痛苦也未曾減輕。唯有主耶穌道成肉身的事實,在我低潮時安慰了我。沒有佳形美容、也沒有顯赫身世的耶穌,僅以一介平民的身份貧窮地活在世上,安靜喜悅地完成神交託祂的工作。反觀自己,別人的反應為什麼可以令我這麼受傷呢?

自尊心受損反映出我內心底層的價值觀。在我心中最重要的安全感來源,是來自世界的認同以及自身外在條件,這由不得我不承認;若把以上兩者從我身上抽離,我知道我肯定感到一無所有,就像寄居蟹被剝去外殼,那種赤裸裸的感覺令我感到害怕。

然而,儘管我的生活跟著自尊心起起伏伏、隨著得失心上上下下,神的恩典卻沒有因此斷絕,我完成了我們搬回韓國最重要的目的─學語言、適應文化。現在我能用韓語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先生對這樣的成果也相當滿意。

若不是神在三年多前投下一記震撼彈,迫使我們改變婚後的服事地點,我們絕沒想過回韓國,我也就沒有機會住在先生的母國,用他的語言和文化去認識他,從而建立兩人共通的平台。一路走來,才知道這對我們是何等重要啊!順服在婚姻中帶來的祝福,我充分體驗到了。

第四站:臺灣
臺灣是我們繼韓國之後的下一站。
2008年,八八風災重創南臺灣的消息傳來,當時我人坐在韓華教會的禮拜堂裡,聽著牧師在台上為災情募款,心中被一陣陣的痛苦淹沒。我寧可和自己的同胞同受苦難,也不要只是坐在這裡唱詩歌、奉獻而已。風災顯出臺灣屬靈上深切的需要,就像土石流過後的裸露植被,需要被福音來遮蓋。

風災的痛苦,至終把我們帶回臺灣。

從那時起,我們有了回臺灣宣教的想法。一年後,韓國宣教部主動詢問我們:「是否願意去臺灣服事?」這個邀請,促使我們認真尋求此事。順著禱告中的平安,以及環境的推波助瀾,我們決定帶著天國的好消息移居臺灣。

臺灣是我熟悉的故鄉,之於先生卻是陌生的國度。我們在韓國的互動方式,於踏上臺灣這片土地之後瞬間調換過來。我從需要被韓國丈夫照顧的外國妻子,化身為需要照顧外國先生的本國太太。

我原期待丈夫就像大樹一樣頂天立地,為我遮風擋雨,而當臺灣生活有時暴露了他的軟弱,且需要我挺身而出時,我卻很難承受這樣的轉變。

學習在壓力中喜樂
我們剛到臺灣不久後,某個晚上我接到先生來電,說:「我車禍了!」我聽了非常緊張害怕,掛電話後趕緊衝到現場,看見先生無恙,鬆了一口氣,才發現是前後車輕微的擦撞,雙方正在等警察來,並且對方顯得非常不高興,因為他剛買新車,而這是一個月內第三起事故。

警車到達之後,我出面交涉。對方一口咬定先生要賠償,但又不願到警局做筆錄以免車險金額調高。因為先生的機車是前車,所以對方的要求並不合理,我堅持不私了。對方見狀只好作罷,便在警方和我們兩人的目送之下離去。

事情順利解決了,於是我轉過頭去看先生。他始終一語不發,看起來無助,但是男人的尊嚴又使他想要表現得若無其事;而我呢?在外人眼中只是一個強勢的太太!我們都在扮演自己不喜歡的角色,無奈卻別無選擇。這個小車禍只是我們臺灣生活的縮影而已。

雖然我在韓國已預見這個過程,來到臺灣之後,卻也不知道怎麼面對才好。我屢次懇求主改變現況,禱告了卻總是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音、也看不見改變。

直到我放下自己的堅持、接納婚姻的現實,況且我不是已經在神面前宣誓,要愛他、敬重他,至死不渝嗎?在我終於明白神心意的時候,轉眼也過了三年,這期間我們成功開始一個大學的事工,也在第三年開拓周邊兩所大學。在我們的混亂之中,感謝神沒有收走恩典,反而彰顯了祂的奇妙作為。

歷經這些起伏,我才看見,之所以有這些令人遠而避之的張力,其實都是因為宣教在婚姻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沒有宣教,就沒有這些差異和對立,但也就沒有我們的婚姻。

從我們在宣教地結識的那一天開始,宣教已佔據我們關係的大部分。宣教是我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方式。少了宣教,我們的婚姻將會留下多少無聊的空白呢?

只要破解這些張力,宣教就會讓我們的婚姻更加燦爛,新的語言、新的文化、新的族群、新的朋友、新的居住環境、新的事工果效…都是宣教帶給我們的祝福。至於文化和語言,它們造成的壓力始終存在,但是我終於學會不再逃避,而是張開雙手擁抱它、與它共舞,學習在壓力中喜樂微笑。

我們為了好消息而移居,也經歷到這恩典的第一手祝福。在我們婚姻的第八個年頭,回望主恩,我心中感到無盡的謙卑與感謝。有苦必有甘,雨後必天晴;唯有主的信實,總不離開。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宣教的心》帶著好消息移居

Photo Credit: rogeryosantosdia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每周二到深山茶農家課輔
我家門前太平洋,後面有火山——放棄矽谷優渥生活,舉家搬到部落小島的台灣夫妻
「王牌」設計師「呼你靠」 輕鬆幫客人把業績由黑翻紅
哈佛小子籃球夢-NBA首位台裔球員林書豪的故事
一個破碎的生命,39年得不到母愛,最後發現唯有「上帝」才能填滿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