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兩則看似毫無關聯的新聞卻藏著一樣令人心酸的結果,都與課業有關!報載一堆父母為了進入一家知名雙語幼稚園,居然三天前就去排隊搭帳篷,甚至帶睡袋夜宿,長長的隊伍對台灣的教育環境絕對是莫大的諷刺。
另一則是黃姓女大學生在校表現優異,卻和學長跑去摩鐵嗑藥慶生而喪命,震驚不已的同學還抗議媒體報導不實,認為這麼優秀的同學不會做這種事。可見黃同學確實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壞女孩,但最後卻陳屍摩鐵,到底怎麼了?
優異學生屢傳自殺悲劇
這兩則新聞都牽扯到課業。長久以來,華人父母求好心切,這些殷殷之情都表現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識形態中,不管發生多少悲劇,根深柢固的觀念依然揮之不去。
筆者上週受邀至加州矽谷的高中進行社區演講,該高中今年以來已經有三位華人學生自殺,方式都是跑到平交道直接被火車撞,根本沒有存活機率,光是聽聞就令人心驚膽跳。
最近的一個自殺案例同樣是課業優異的孩子,事發後傷心的父母帶著弟妹準備離開這個全球最競爭的區域。該地區從去年至今兩所高中已經有十幾個學生採用臥軌或是撞火車的方式輕生,其中百分之四十是華人,社區還派人駐守鐵軌,但是悲劇還是持續發生,根本防不勝防。
這些悲劇不禁令人唏噓,難道華人的宿命真的是要硬拼課業,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幾十年來,各界不斷檢討提醒,狀況卻只是日益嚴重,就連升學制度一改再改也一樣是千瘡百孔,日前連李家同校長也忍不住發文,希望別再折磨孩子,到底孩子們的出路在哪裡?
要關心孩子不要升學至上
看重課業不對嗎?當然不是!
求好心切是人之常情也是教育中很關鍵的主要動力,孟母三遷的故事恰好說明父母絕對有責任為孩子尋找一個好的教育環境,那些徹夜排隊的父母只不過展現他們教育子女的決心,未必等於「功課第一」,他們只是整個教育環境不成熟的受害者而已,其實把功課做好不過是「基本功」而已,這些期待真的不是錯誤。
然而比較大的遺憾在於華人的「生存焦慮」,不輕鬆的父母很難帶著孩子活出「輕鬆人生」,在整體的肅殺氛圍下,孩子們即使能力十足,但是也很可能「不快樂」。
筆者的孩子剛好國三,他告訴我,有一個隔壁班同學跟他的好朋友說:「我媽說,我不能再跟你當好朋友了,因為我們兩個都國三了…」乍聽之下令人傻眼,但是背後其實藏著父母極高的焦慮,因為當前的教育制度就是「惡性競爭」。
競爭是難免的,只是看競爭的氣氛,我們雖然標榜「君子之爭」,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惡性競爭,不管是商場、情場、課業或是球場都有此現象。
一名在美國打球的朋友語重心長地分享台美兩地打球環境的差異。他說,在美國即使高度競爭,但是整體文化是沒有人想看你低潮,輸了就認輸,承認強者上去,輸者下來,這種「公平」的氛圍讓每個人雖然有壓力,但是都遵循遊戲規則。華人卻比較有「見不得別人好」的暗潮洶湧。
前述的黃姓女大生不管人際關係或是表達能力甚至課業成績,在同儕中都有優異表現,還代表學校出去比賽,這些都是「能力」,可惜,能力的背後藏著的卻可能是壓力,她選擇的紓壓方式害她喪命,這是課業不能幫助她的層面。
看重課業不是錯,課業只是中性的,問題在「課業之外」,課業帶給我們高成就與高收入或許還有高政經地位,但是卻不是全部。
根本之道還是父母的陪伴以及父母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升學至上而要關心孩子,雙親太忙以及過度重視成就感,這才是致命傷!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劉三專欄》課業優異背後的致命危機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恐嚇是最不好的教育 只會讓孩子學會說謊
做到這七點 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醫師
慢跑俱樂部如何選?
低糖低熱量產品是未來趨勢
健保砍8次 醫院一樣賺 醫院大賺價差…病人用藥愈來愈差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