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人間劇場專欄   侯剛本 博士

「修行」二字,源自佛家語,旨在教導信眾透過生活情境自我修為的不斷精進與提升,好讓自己變成一個比每一個昨天還要更好的人。從字面上來看,「修行」莫過於「修」正(修改/修練)自己的「行」為思想。由於人生在世總是處在各種瞬息萬變的機緣之中,箇中的機緣自是有好亦有壞;因此,修行即是「增益善緣,種善因,結善果」,以及「離避惡緣,離惡因,避惡果」。揚善(行善)避惡久而久之,潛心修行之人必能解脫諸苦日趨成聖。

星雲法師曾說:「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做人處事時時都應該要注意自己的修行修養。如此貼近生活的修行內容大致分為四項:首先,是衣食住行的修行」。這樣的修行教導我們穿衣只要樸素保暖就好,吃飯只要營養飽足就好,居住只要空氣流通安頓身心就好,交通通行只要出入平安就好。總而言之,在衣食住行的修行裡,只要能夠滿足與配合自己的身分,適切合宜便是修行。其次,則是身心活動的修行」。這樣的修行是要鍛鍊我們的身心感官,無時無刻都要提醒自己處在「重節守禮,懂得分寸」的自我要求。第三,論到「人際關係的修行」,講究在人際互動相處時,不要看不起人、嫉妒人、欺負人,反而更應該懂得學會尊重自己與尊重別人。這樣一來,才能促進人際之間的正向交流關係。最後,「金錢財物的修行」試圖告訴我們,自己不要太過自私貪婪,捨與得之間自在隨喜,畢竟這些金錢財物,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的身外之物。因此,如何做到智者所說「日日是好日」的境界?簡單來說,就是要我們把每一天都過得很實在:今天把今天過好,這個月把這個月過好;這樣一來,這一年才能夠把這一年日子過好。每日說好話,每天做好事,天天常反省,時時要歡喜。習慣成自然,一年一年的過好了,這一生自然就能夠過得很好。

那天,幾位友人在閒談之間不禁感嘆,原來現代人都把「修行」的意義給徹底誤解了。話說修行本來的意思是在要求「當事人」,藉此修練行為好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沒想到搞到後來,在群己之間的人際關係中,反而變成了當事人扮演「施壓/施虐/施暴/施刑」者,迫害身旁相干人等的諸事「關係人」,因著被施壓施虐施暴施刑的虐待之下,成就了另一種弔詭的「反修行」。也就是說,該修的當事人沒修,反倒是當事人行惡造孽苦害了關係人。就好像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核心價值顛倒,小我成了別人,大我則是自己。如此價值次序的混亂,搞得整個時事現下的行事節奏,就是這樣地失了規矩與亂了方寸。生靈塗炭活在當下,人人既苦不堪言亦有口難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份由小至大、由一己個體逐漸擴散到社群乃致社會的自我影響力範圍。如果一個人回到本體自身的身心靈性,沒有好好地常常養成「內視觀己,三省吾身」的習慣,試問這個欠缺修身修為的凡胎俗人,他又怎能優質齊家,進而卓越治國平定天下?

修行修行,世風日下,請問到底是誰修行了誰……

COU

圖:修行修行,到底修行的本意,是當事人在修行?還是關係人被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