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抗憂鬱藥可以挽救生命。最佳情況是它們發揮了功效,最壞的情況則像是傷口膏藥,要一直服用直到成功改至其他療法。但無論是最佳或是最壞的情況,抗憂鬱藥物都不應該被長期服用。然而,現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有的服用數週、數月或數年,某些人甚至發現已經離不開抗憂鬱藥了。
「這是我做過最糟糕的事情,我正在努力戒掉,但每次降低劑量時,就會感到頭暈目眩和噁心」,「如果我忘記服藥就會出現嚴重的抖動、自殺念頭、幻覺和瘋狂的情緒起伏」,「每當我試著戒藥時,隨之而來的就是頭痛、情緒激動、失眠和情緒變化,根本沒辦法改用其他治療方式」…,這些是抗憂鬱藥物使用者告訴研究人員的感受,並發表在《Addictive Behaviors(成癮行為)》期刊。
許多人以為可以輕易停用各種抗憂鬱藥物,例如氟西汀(百憂解)或是帕羅西汀(賽樂特),藥品宣傳也強調可以帶給病患一個全新且充滿色彩的人生,但事實並非人人如此。James Davies醫生和John Read教授在研究報告中表示,試圖停用抗憂鬱藥物的患者中,56%會出現戒斷症狀,而其中46%的患者認為這些症狀非常嚴重。單單2016至2017年間,英國就有超過七百萬人服用抗憂鬱藥處方籤,可見問題真的很大。
然而,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對這些副作用並不是非常看重,也許是因為醫生不喜歡聽到有效的藥物會產生副作用。此外,藥品許可所需的測試只需要六到八週,製造商沒有義務對停藥進行研究。
來自澳洲雪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實習精神科醫生Mark Horowitz,目前正在東北倫敦信託基金會工作,與倫敦國王學院精神藥理學教授David Taylor合作於《刺胳針精神病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觀點,表明即使是極小劑量的SSRI(常用的抗抑鬱藥)仍會影響大腦。Horowitz是本著個人多年對付抗憂鬱藥的經歷而開始這項研究。
研究提出兩項重要發現。第一,有些人戒藥速度會很慢,這意味著不僅僅是幾週,而是幾個月,有時甚至更長。第二,減少的劑量並非每次都是減少一半,例如先服用兩顆、接著一顆、然後1/2顆、再來1/4顆,而是應該每次都減少一小部分,例如,20 mg可能減少10%至18mg,然後再減少10%至16.2mg,依此類推。由於減少劑量非常微小,病患可能需要服用液體藥物,而不是一般的藥丸。
Reference : Antidepressants: is there a better way to quit them?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