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來源:

What is an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圖片來源:MRI scan via Shutterstock

    核磁共振成像也稱為磁共振成像,是用於創建人體細節圖像的掃描技術。掃描使用強磁場和無線電波來生成身體內部圖像,這樣的功能是X射線,CT掃描或超聲波所不能實現的。具體來說,磁共振成像可以幫助醫生看到病人身體內部關節、軟骨、韌帶、肌肉和肌腱,這有助於檢測各種運動損傷。除此以外,它還可以用於診斷各種疾病,例如中風、腫瘤、動脈瘤、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和眼睛或內耳問題,同時也廣泛用於檢測大腦結構和功能的研究。

紐約曼哈塞特北岸大學醫院診斷放射科醫生Christopher Filippi博士表示:「磁共振成像強大的功能體現在有非常精美的身體內部細節展示。Filippi告訴Live Science雜誌,磁共振成像與其他成像技術(如CT掃描和X射線)相比最大的好處是沒有病人沒有受到輻射的危險。」

具體應用

在進行磁共振成像期間,醫生將要求病人躺在可移動的桌子上,該桌子將滑入機器的環形開口以掃描身體的特定部分。機器本身將在人體周圍產生強大的磁場,無線電波將穿透身體。人不會感覺到磁場或無線電波,所以磁共振成像本身是無痛的。然而,在掃描期間可能會有大量的砰砰聲或敲擊噪音(聽起來像是大鎚擊打),所以需要給病人帶上耳機或耳塞。年幼的孩子以及患有幽閉恐懼症的人可能會被給予鎮靜藥物,以幫助他們在掃描過程中放鬆、睡著,這樣可以保證獲取到清晰的圖像。根據美國家庭醫師協會的數據,磁共振成像掃描本身平均可能需要30到60分鐘。

成像原理

人體是由原子構成的,每一個身體內的原子都有自己的振動頻率,每個圓子由於被電子環繞,所以可以看成是一個小磁鐵。人體大多是水,水含有氫原子,磁共振成像就是依靠氫原子來成像。

平時,人體內的氫原子都是雜亂無序的振動著,由於各方向磁性抵消,人體整體不體現磁性。當把人體置於一個很強的外磁場中,氫原子雖然依舊按照自己的頻率震動,但方向為與外界磁場保持一致,所以人體開始顯現磁性。此時加入一個射頻脈衝,那麼與射頻脈衝震動頻率相同的氫原子就開始發生共振。當脈衝停止,之前跟隨其已在震動的氫原子就會滿滿恢復到原始狀態。在恢復的過程中就會有信號發射出來,之後監測到信號就可以畫出人體內部圖像。

危險性

與其他成像形式如X射線或CT掃描不同,磁共振成像不使用電離輻射。 Filippi說,磁共振成像正在越來越多地用於在懷孕期間的孕檢,目前醫學界還未得以證明磁共振成像對胎兒會有不良影響。然而,由於未被證實,這項檢測技術也可能存在風險,醫學界不建議將磁共振成像用作診斷的第一選擇。

因為磁共振成像使用強磁體,任何種類的金屬植入物,如起搏器,人造關節,人造心臟瓣膜,人工耳蝸植入物或金屬板,螺釘等可以在磁場中移動或加熱,因此這類植入物會在磁共振成像檢測過程中對人體造成巨大威脅。不過目前絕大多數的植物物都已經是「磁共振成像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