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良榕 攝影:達志影像/路透社提供

就像100年前的電力、20年前的網際網路一樣,AI也會改變每一個產業。當大小企業都高喊要投入AI,也引發了幾個全新的擔憂。

在電腦視覺、語音介面之外,深度學習將更進一步走入每個企業內部,改善營運流程。

例如,最近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香港一家大型航運集團戰略合作,用AI改善物流效率。結果才進行一個多月,一年已經可省下接近1千萬美元。

「他們很驚訝,結果跟我們買了更多雲端服務,」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劉鐵岩說。

另一個合作,則是與北京一個國際級的大型私募基金,做AI操盤的模擬研究。(中國並未開放純人工智慧的基金進入金融市場)

擔憂1:AI造成新貧富差距?

劉鐵岩導入最新的「符號學習」技術,結果效果好到他想回頭去檢查,算式是不是出問題,「太可怕了,真的有這樣的secret formula(獨門祕方),收益就太高了。」

這些,引發一個全新的擔憂。由於機器學習人才已成為稀有財,許多人擔心,如果這些人都被大科技企業席捲一空,改善效果又如此顯著,企業間的貧富差距,豈不一夕間被放得更大?

美國《連線》雜誌訪問的一家AI新創公司執行長就抱怨,Google、臉書、亞馬遜、微軟加上英特爾,「五家雇走所有的PhD,也擁有所有PhD科技。」

令人意外的是,奉行儉樸哲學,常被Google、微軟人笑「小氣」、「像軍校」的亞馬遜,竟砸最多錢挖人。

根據薪資研究機構Paysa今年4月的調查,亞馬遜一年投資2.28億美元來做AI人才招聘,比第二名Google、第三名微軟的總和還多。

IDA1

位於西雅圖的亞馬遜新總部,空地上,五層樓高、裡面種滿奇花異草的三顆鋁球為最醒目的地標──「生態圈」。(王建棟攝)

花這麼多錢儲備人才,為什麼在各式各樣的AI學術競賽,例如ImageNet等,都看不到亞馬遜研究員的名字?

AWS人工智慧總經理伍德(Matt Wood)笑了出來,他說,「我們的哲學跟其他公司有點不大一樣。」

他強調,亞馬遜一切以顧客的需求為出發點,雖然有上千個AI科學家,但都跟工程師與產品團隊緊密合作,解決顧客的實際問題。「我們是故意這樣做的,我們不會打造巨大象牙塔,上千個人在那裡空想,我們的人會出去真正幫助顧客,這是很大的不同。」

亞馬遜的務實哲學,體現在11月發表的一系列AI輔助開發工具。例如大幅簡化機器學習訓練流程的SageMaker,甚至還有一台具備深度學習功能的無線攝影機「DeepLens」,供開發者實際操練深淺不一的電腦視覺模型。

亞馬遜的目標是「讓人工智慧權力下放」(Democratizing AI),讓更多新創或是技術水平不高的公司,也能開發自己的AI技術。

「我們希望讓一般開發者可以具備資料科學家一樣的能力,」AWS全球行銷副總凱爾曼(Ariel Kelman)強調。…(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38期)

AI

【延伸閱讀】

一通電話 陳菊折騰36小時飛回台灣挺「他」

瘦回學生時代體型 所謂的限醣,到底是不能吃什麼?

6萬人口有近5千個大學生,為何離島的金門大學總是滿招?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