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會說話》科學實證2016台灣首投族的抉擇[1]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華苑君
選舉期間,台灣媒體熱烈討論的首投族,無論是2014的九合一或是2016的總統立委選舉,都成為兵家必爭的族群,但是熱議之後,結果後來到底如何?首投族到底比較支持誰?又是根據什麼做了決定呢?這第一張公民票對於首投族的意義是什麼?對於未來政治發展將何去何從呢?根據最新的科學實證結果,發現首投族比較願意支持從來不曾有過席次的新興政黨,平均勝算約3.3倍,也就是說曾經有過席次的政黨都不是首投族比較願意支持的對象。
這篇剛出爐的研究中,不僅跳脫了傳統的藍綠政治版圖的框架,同時也分析了影響首投族投票抉擇的因素有哪些?其中也試圖了解,是否如政治人物或名嘴所言的刻板印象,年輕人比較容易被操弄?透過數據資料,數字正在用理性的方式,跟我們訴說了一些真實的現象,所以,政治也可以不用透過口水戰或意識型態來了解的。
(取材自nbc新聞網: http://www.nbcmiami.com/news/local/Trumans-White-House-Restored.html)
這張圖是1948年11月4日美國最新當選的總統杜魯門,手中拿的是最新出刊的報紙,但內容卻是印著他的對手杜威當選,杜魯門的笑容彷彿說:你們跌破眼鏡了!離奇的是不只這家報社,美國各大報的頭版頭條都發生了一樣嚴重的糗事。我們把時空拉回到當代,去年許多媒體、民調、專家學者在選前預測川普選輸希拉蕊的所在多有,好在現代電子媒體不用擔心來不及換版,但是,民調為什麼測不準?即使到了這麼科學的現代?[2]
民意不僅對於政府政策、政治人物決策有很大的影響之外,對於國內兩大政黨國民黨及民進黨也很重要,因為兩黨提名候選人的機制,已經將民調做為關鍵的工具,特別的是,這樣的政黨運作概念在全世界是罕見的,因為政黨存在的核心功能就是為了能夠推出最大支持的候選人,以贏得政權,雖然兩大政黨表示是重視民意,但同時也令人不禁思考政黨未來在體制中的充份與必要條件是否仍在?
事實上,政黨以民調結果做為提名機制的原因,除了黨內派系問題之外,背後還有另一層隱憂,因為另一個非常明顯數據趨勢,經由長期的研究顯示,民意除了對於政府的不信任度逐年迅速攀升之外,無論對於立法院或是司法部門的不信任度,也都嚴重的且速度極快的成長,另外一個指標也是不能忽視的,不僅不信任政黨,對於政黨有認同傾向的人大幅衰減,因此,當黨性不存在時,政黨又該如何擬出有效的競選策略呢?
每個選民都曾經是首投族,第一次「處女公民票」的意涵別具意義,對於個人的政治生活而言,不僅象徵了成年,也象徵了人生正式進入了國家體制中可以表達投票抉擇,根據政治文化及政治社會化的理論,爾後的人生,根據這第一次投票經驗做為政治慣習的可能性很高。
2016年台灣政黨第三次輪替,民主鞏固中卻也呈現非常特別的現象,就是首投族的議題,例如有人說年輕人不懂政治,且容易被操弄,也有人認為投給時代力量是傾向綠營的,無論是候選人或選民,在選前熱烈討論之外,更想知道結果到底如何?這篇研究跳脫藍綠政治版圖的框架,用全新的世代觀點來重新思考政治這回事,脫掉傳統的政黨標籤後的真相是什麼?
(從2012至2016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網路資訊傳播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已經深化的程度顯著,其中從來沒有透過網路瀏覽及蒐集資料的人2012年有26.9%,而2016年僅2.6%。資料來源:《台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第一期第五次調查計畫執行報告》。)
影響台灣2016首投族投給新興政黨的因素有三個,包括政治不信任、政治效能感及社群媒體的同溫層效應為顯著因素,20至23歲的首投族確實與其他所有年齡層的選民有顯著的差異,曾經在台灣很紅的「網軍」可能也說明了社會對於年輕的網路世代的刻板印象,其實,世界各國都面臨幾乎相同的民主困境,有些國家正在討論去政黨化的議題,而加拿大則已經去年就實施了去政黨化的體制運作了,傳統的代議政治正在受到世代的嚴格挑戰,所以這引發了另一個要討論的議題「社群媒體」,社群媒體是媒體嗎?成立粉絲團,增加按讚數與粉絲數是經營社群嗎?我們也可以再用數據來解釋嗎?
我暫時先以傳播大師McLuhan 50年前的這段話先做個結語,因為社群媒體是一個非常值得專文討論的題目。
Marshall McLuhan(1967)曾說「年輕人本能地理解所置身而處的電子世界(electric drama),並過著深化的神話式的生活,這也是世代之間有著巨大疏離的原因,而在電子資訊的新世界,戰爭、革命與公民運動都是這個新世界中的內部介面(interface)」。
[1] 作者為政大政治系博士生,以2016台灣首投族的投票抉擇為論文取材,根據TEDS2016(科技部委託四年期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http://teds.nccu.edu.tw/main.php)之面對面訪問調查資料進行研究,以2016台灣投票抉擇成長曲線模型分析,並正投稿TSSCI期刊中。
[2] 民調準確度的問題是一門比較複雜而且專業的問題,可以另外再專文討論,不過,簡單來說,例如電話民調就出現了現代的問題,因為原本的電話家戶涵蓋率65%就已經不是很高,再加上手機的用戶已經覆蓋了家庭用戶,另外家戶內的有效選民也有選樣的問題,許多的偏誤都是影響民調準確的可能原因,最受質疑的網路民調則是樣本代表性的問題,例如各種事件交易所等等的網路自填的調查,無論是信度或效度都有嚴重的問題,無法獲得再測的結果,對於需要正確判斷依據的政府官員或政治人物而言是不足採信的。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