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陝紅宇
有些事情真的是長越大才越能理清楚,比如高中文理分科這件大事,這件關乎人後半輩子走向的大事。
在大陸,我們在高一下半學期就開始了文科分科。語文、數學、英語是所有人必學,剩餘的三門根據文理性質來定。文科生需要學習政治、歷史和地理,理科生需要學習物理、化學和生物,文科生的數學相對理科生會簡單一些,但要想拿高分,也同樣需要一顆好腦子。學生從高一下學期開始就分道揚鑣,各自學各自的。從此,文科生的世界裡只剩下了一堆死記硬背的材料,理科生的世界裡則充滿著各類推理論證與計算。這樣的學習伴隨著高中三年,大學四年,有些理科生會在大學期間選擇文科類的專業如金融、新聞等,但這類人群亦屬小眾。文科生去讀理工類的專業,可謂難上加難。大部分人都會一直鑽在文科或者是理科的世界中摸爬滾打,度過自己寶貴的7年。
大學畢業面臨的是就業,這時候,各種學科的優勢便凸顯出來,特別是理工科類。他們多年學習的技能終於到了大展身手的時候,常年泡在實驗室的辛勞也終於得到了回報,一個二個抱著滿意的Offer 去上班,他們大部分工作偏技術,他們大部分人的工資都高於大學生平均工資。與此相反,文科生就不那麼容易找工作,沒有一技之長還是被人各種嫌棄與挑剔,優秀的亦屬鳳毛麟角,文科生的薪資經常拖平均薪資的後腿。這種差距是容易看得見的,也是容易被資料統計與記錄的,所以更多的人選擇去讀理科,去撲向那高工資。
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只看到了不同學科後面所帶來的利益,都在忙著做選擇題,卻很少有人去思考這道選擇題到底設置的是否合理,該不該去做這道題。現在做完這道選擇題的我們開始出現了各種不適應,各種迷茫與空虛,理科生精神空乏的問題日益突出,文科生無一技之長不接地氣的現象屢見不鮮,原因只有一個:分文理科這件事情割裂了人性。
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他的感性與理性一定是協調發展的,這意味著他既需要有強大的技能去謀生,又需要一顆溫暖的能夠持續提供能量的心去完善自我,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充盈。文理分科正好將這兩部分完美的割裂開來,理科生專注理性,文科生只泡在感性的世界裡,理科生越來越像一台沒有情感的精密機器,文科生更像一朵朵浮在天空抓不到地面的雲,感性與理性這兩條線在不同群體身上正日益加深卻從不產生交集,但人本身的發展需要二者的相互連接。有人說:文科生和理科生組合一下不就可以了嗎?不,這種做法只能算補充與借力,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力量需要的是二者在同一體內的交融碰撞,而非吸收他人之力。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