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由於小嬰兒不會說話、每天主要時間都只是在睡覺與喝奶,因此常會有父母親認為小嬰兒不需要太多父母的關注與陪伴,而將之交由祖父母或褓姆照顧,熟不知嬰兒時期的經歷十分重要,若是沒有照顧好,可能導致精神疾病。

每年嬰兒心理健康意識週都在提醒我們,嬰兒需要特別的關注以達到良好的心理健康,事實上,每一位嬰兒都需要每天24小時心理及身體方面的用心照顧,可惜今日繁忙世代,小嬰兒常常無法獲得充份的滿足,再加上許多所謂的「專家」時常傳授一些自認為可以幫助現代父母在照顧孩子時減輕壓力的方法,結果適得其反,反倒破壞了嬰兒的心理和身體健康。

BAY

到底什麼方式是有可能會破壞幼兒健康狀況呢?

  • 時常將孩子獨自放置於娃娃車、嬰兒床、鞦韆上
  • 有計畫性的餵食時間表
  • 讓寶寶哭一段時間的睡眠訓練
  • 與陌生人共渡日常生活
  • 哭泣時沒人理會
  • 感到疼痛

只要不是蓄意傷害或是忽視嬰兒,以上做法可以稱之為保護,規律的生活作息對嬰兒而言比不規律來得好,讓寶寶可以預測每一時刻可能的狀況,但即使如此,仍建議父母親們在做法上還是要有個基準。

什麼是照顧嬰兒最好的基準呢?

  • 舒緩的圍產期經驗
  • 依據孩子的需求提供母乳餵養
  • 給予嬰兒深情的肢體接觸
  • 對於嬰兒的需求能夠立即且充滿暖意的回應
  • 與主要照顧者之間有良好的互動
  • 提供嬰兒與母親積極的社會支援
  • 良好的氣候
  • 孩子可以自由發揮創意的玩耍

胎兒雖然在母腹中歷經10月懷胎,但出生後,仍需經歷18個月的成長,才有辦法具備類似動物新生兒的能力。由於嬰兒出生時仍未完全發育成熟,預計在生命初期的頭幾個月和幾年內會發生重要的神經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增長,此時若沒有生長良好,對於日後的發展將有不當影響。

 

Reference :

Baby Care: Baselines for Mental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