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林旻柔

台灣補習風氣盛行,但消費爭議也曾出不窮。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台補習班數量高達1.8萬間,顯見補習市場之大,產業年產值更高達1700億。值得注意的是,消基會近日公布,今年累計至5月份的語言、電腦進修類補習班退費糾紛,共近約200件;若逐一檢視6都的「短期補習班退費辦法」,發現各縣市存在明顯差異,退費辦法以台北市最不利消費者,台中市最友善。

台灣民眾學習不落人後,補習班數量連年增加,但補習消費環境卻不盡理想。消基會分析各縣市退費標準發現落差非常大,以6都為例,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皆規定,若開課前30天提出可全額退費,但台北市與台南市,則須於開課前60天提出,且僅退學費的9成5。其中,台北市於第2堂課前提出退費,可退7成,若課程未逾總數三分之一,可退5成;台中市於開課日10天內提出退費,還可拿回8成,若課程超過三分之一、尚未逾半,可拿回4成,其他5大都會區則是開課逾三分之一就不予退費。

IMG_7830

事實上,依照現行《補習及進修教育法》,規定業者不可一次收取超過一學期的學費,但坊間仍有許多補習班採用贈送方式,以收取上學習費用、贈送下學期的方式,但其實則超收補習費,且下學期學費不能退,容易引發糾紛。此外,近年來數位學習興起、成人進修需求量大增,例如電腦、語言等課程,修業期程不同於一般補習班,不容易受契約規範;不過,目前補習班退費辦法是早期因應升學型補習班所設計,早已不合時宜,建議教育部應盡快修訂相關法令。

目前各縣市政府的補習班退費規定,幾乎無法兼顧近半數補習消費者的權益。除了近年來多元補習課程、數位學習興起的原因外,在跨縣市連鎖開班模式興起下,多數補習班已轉型為據點遍布全台、課程多元化、全台招生、隨報隨上、天天開班的機動型態;學生可以在不同據點流動、且無課程銜接問題。因此,單一學生的報名或退出,對補習班的成本影響有限。在新型補習班開業態樣下,現行補習班退費辦法已不合時宜,相關單位應盡快研擬修法,規範出另一套退費辦法,以維護消費權益;而消費者在簽約前則須睜大眼睛,確認退費辦法,以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