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試著先了解作弊行為所要傳遞的訊息。同時,在處理上,請考量孩子的自尊、隱私及感受。避免為了殺雞儆猴,而當眾讓孩子難堪,或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處理。
在處理作弊行為上,我們首先需要面對的是孩子的說謊行為。你可以優先選擇一個能夠讓孩子比較放鬆、比較溝通的情境。讓孩子在比較自在的狀態下,能夠放開心防,願意坦承他所做的行為。
為了避免讓孩子出現說謊的反應。建議在與孩子互動時,避免直接詢問孩子:「你是不是作弊?」有時,太直接的問題反而容易讓孩子起了防衛心態,直接否認。
你可以問孩子:「你在做什麼?」你的語氣可以溫柔,態度可以堅定。試著讓孩子來告訴你:「我考試的時候,偷瞄了前面同學的考卷。」讓孩子能夠先自我覺察自己所做的不適當行為。
先覺察了,他先坦承了。這時,你可以再來聽聽他這麼做的原因。雖然讓他講原因,但並不表示這等同於就接受他用作弊的方式來達到不該有的分數。
但我們仍需聆聽孩子可能存在的理由。例如他可能告訴你:因為他的數學概念差,就是真的沒有辦法理解。他自己再怎麼努力,他仍然沒有辦法滿足父母的期待。因此,只好被迫透過作弊來提高自己的分數。
當了解孩子這行為背後的想法。接著也要讓孩子來告訴我們,關於這行為,他所要付出的責任以及代價。你可以問孩子:「作弊這件事情,你認為媽媽可以怎麼處理?作弊這件事情,你該負什麼責任?」
如果孩子告訴你:「好吧,那就這一個禮拜不要讓我滑手機。」這時,請繼續問孩子:「為什麼不讓你滑手機,你下次考試就不會作弊?」讓孩子來說服你。
同時,我們必須一起和孩子來建立,當不想透過作弊這個行為來獲取分數的話,那彼此可以怎麼努力。例如是不是要請家教,課後再特別加強數學的能力。以找到一個替代、解決的方式。
另外對於年幼的孩子,由於他們在道德感,及自律仍然在發展當中。因此,我們可以先來看這件事情:孩子他想要贏,不想輸。當中的關鍵因素會是什麼?例如是因為贏了有奬品,而輸了沒有禮物。有些孩子想要贏,主要在乎於這行為的結果所帶來的一些奬勵。
同時,我們也可以思考:一個孩子太注重輸贏,會不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少了一些合作性的活動。而讓孩子太過於把注意力聚焦在輸贏的結果與競爭上,而誘發孩子使用不適當的方式,來獲得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以及扭曲自己的表現。
對於年幼的孩子,我們可以試著幫他把注意力拉回遊戲過程中的樂趣。當我們將注意力聚焦在過程裡好玩的、有趣的元素。這時,孩子也比較容易將注意力聚焦在遊戲的過程,而比較不會拘泥在那個結果上。
面對學齡前孩子,我們可以選擇較為輕鬆的態度。不見得需要以責罵、兇、責備的方式來告誡孩子。畢竟他們仍然不清楚大人社會裡所謂的作弊、不誠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例如說有些孩子在玩撈魚的遊戲。當他發現別的小朋友很快的,就撈滿了一整盤的魚。但是自己怎麼撈就是撈不到。隨後,索性直接用臉盆把魚池裡面的魚撈起來。也許最後他的臉盆裡魚相對較多。
但是我們可以試著讓孩子去了解撈魚有趣的地方,在於如何不用破紙糊的魚網,而技術性地將魚撈起。讓孩子看待有趣的地方,這時候就可以降低他對於輸贏結果的過度在意。
我們也可以改變輸贏的結果。曾經,有孩子告訴我:「老師我贏了。」「你贏了,那我們為你拍拍手。但這個小朋友輸了,他可能會有一些小小的挫折,那我們來安慰他,給他一個小禮物,讓他再接再厲。」當然贏的孩子可能還是告訴你:「老師我贏了。」「那我們一樣給你拍拍手。」有時,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情:為什麼我們總是以物質來奬勵孩子。
我曾經有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前三名,每個人的禮物都一模一樣。或者是第一名禮物盒子最小,但是裡面的東西最貴重。第二名,其次,盒子大一些。第三名則是一個巨大的紙箱,打開一看裡面沒有東西就直接做回收。
因此,我們可以來判斷、觀察第一名的孩子他會做怎麼樣的選擇。或許他還是會選擇最大的紙箱。打破孩子對於贏的結果的概念,或許也有助於轉移孩子對贏的過度注意。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