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D

【本報主筆】很多人用了很多文字試圖定義「聰明」與「智慧」的不同,但下面這個小故事可能可以給我們更貼切的領會。

美國有個小男孩是一群大人經常喜歡作弄的對象,他們在手掌中放了一分銅幣和一角銀幣要他選,男孩每次都選那個比較大的銅幣,大人們就樂不可支。有一個老太太看不過去,把男孩拉到一邊對他說:「銅幣雖比銀幣大;但是價值比較低,你下次應該選擇銀幣!」男孩對這好心的老太太說:「奶奶,我知道;但是我若選了銀幣,以後就不會再有人讓我選了。」

知道表面價值的高低是聰明,知道選擇的後果而超越表面價值的高低是智慧。所以殺雞取卵、竭澤而漁、欺騙背信這種只能有效一次的,都是上述故事的反面,是聰明但無智慧。

機器超越人類指日可待
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自從Alpha go打敗韓國圍棋高手李世以來,成為全世界的焦點,帶給人美好的想像(如電影的霹靂車、航海家影集中的全像醫生EMH帶給人超凡的福祉)與巨大的恐懼(如電影《魔鬼終結者》或《駭客任務》帶來人類的滅絕與奴役)。

人工智慧領域所設定的目標非常宏大,包括推理、知識、計畫、學習、以人類語言溝通、感知、移動及操弄物體等。在一個特定的領域中,配屬足夠的運算能量(如Alpha go有1202個CPU和176個GPU),透過大量數據的輸入和引導學習,機器可以表現得優於人類。所以不需要管人工智慧所設定像人一樣的目標能否達成,在特定的領域中(如下棋、保險理賠、醫療診斷),機器超越人類是已經發生或指日可待。現在世界各國大企業無不投入鉅資發展自駕車、機器人等等。

人工智慧的運用將會創造一些工作機會,但會消滅更多工作機會,對於整個社會將會有怎樣的衝擊已經引起某種擔憂。這問題其實正好提醒我們思考一個弔詭的本質。

假如世界上有一家公司,憑著優越的研發能力發展出完全可以取代人力的機器人,能夠提供所有人類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他是否能賺得全世界的金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世界上除了他所雇用的少數人力,其他人都失業了,所以他們不會有錢去購買他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而他所擁有的龐大機器人兵團是不需要消費的,因此提高生產力、生產效率的結果卻帶來了零收益。

人工智慧消滅更多工作機會

這是一個極端的想像;但是卻給我們一個方向。如果大家都朝向「減少雇用人力」的方向努力,整體的供應會增加;但是整體需求必定大幅降低,最後是經濟的停滯。

而核心的原因是人類種種活動的目的是在滿足彼此的需要。當我們以一個公司為領域來思考,以機器取代人力時,我們只看見成本降低,看不見離開這個公司的人可能的後果,這些人可能往其他尚未被機器人取代的行業移動(在競爭力上可能是低落的,所以薪資比原來更低),或者就此長期失業,不管哪種都是購買力的下降。當這成為一種趨勢,代表的就是經濟走向停滯。

比爾蓋茲建議政府對採用機器人的公司徵稅,這當然可以做財富的再平衡。或許未來世界的樣貌是少數大企業以各式各樣的機器人供應全世界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他們成為政府的主要稅收來源,政府將稅收發給廣大的失業人口,讓他們可以購買這些企業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但人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網路流傳一個經濟故事:「一個人走進一家旅館,拿出一張1000元鈔票放在櫃檯,說要挑一間合適的房間住宿。在他上樓看房間的時候,店主拿了這張1000元鈔票,跑到隔壁屠戶那裡支付了他欠的肉錢。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豬農的豬價。豬農拿了1000元,去付了他欠的飼料款。賣飼料的人拿了1000元趕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錢,有了這1000元,妓女衝進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這時那人正好下樓來,說沒一間滿意的,店主把1000元還給他,他收進口袋走了出去。」

這個故事裡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另一個人的某種需要,有的正當(食與住)、有的不正當(召妓)。這一千元只是一個交易的媒介,真正支撐經濟活動的是每個人都能提供另一個人某種需要;每個需要都有某種價值,提供正當價值的人從中得到滿足。在一個機器人充斥的社會裡,有兩個大問題,一是機器人的需要(建造、維修、能源)遠少於人的需要(食衣住行育樂),造成經濟的滑落;另一個是人被剝奪了價值感,造成了失落。

機器人充斥社會的兩大問題
這點讓我們反思上帝的創造,上帝並不僅是把人造成一個執行某項特定任務的工具,祂造的是一個有精緻的感官,可以感受天地大美的生命;祂賜給他們所需要的食物,餵養他們的身體;祂賜給他們敏感的心靈,能夠創造文學、繪畫、音樂,也必需這些藝術來餵養他們的心靈。祂所造的人需要休息,藉著休息將大腦中的信息整理成智慧,而且他有同理心去關切別人的需要。

這樣智慧的生物,可以從沒有生命的東西中組合出幫他完成各種任務的器械,甚至要造出和自己一樣甚至超越自己的智能機器。然而,他若不敬畏神,以為這樣的機器比人更有用,他就犯了大錯,若毫無限制地繼續下去,就會造成整體人類的災難。

超越表面的價值,看清選擇的後果,人類最好捨棄一些聰明,這反而是一種智慧。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捨棄一些聰明 反而是種智慧—人工智慧運用的弔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