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君雅

從排斥到開放,金管會8月下旬宣布開放銀行投資P2P公司「無上限」,更鼓勵彼此業務合作,實則盤算透過銀行伸進監管的手;只是,對P2P業者來說,更期待的是如何把餅做大。

在銀行家數多如巷口超商的台灣,居然還有人跟銀行借不到錢!有位從事食安相關的創業者,就算手上有知名超商的長期購貨合約,向銀行借錢還是碰壁,只因公司成立時間太短,夢想差點被扼殺的他,後來順利透過P2P平台解決問題。

台灣儲蓄率高,銀行手上一堆爛頭寸,但很殘念的,在「風險」和「利潤」等多重考量下,許多人還是借不到錢,而個人對個人借貸(P2P)平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9月30日上午,在金管會7樓的大會議室裡,聚集著銀行局多位官員,銀行公會和聯徵中心代表、個別銀行業者如中信、永豐、彰化銀行等、以及幾家承作撮合借貸平台相關業者,在這場不對外公開的兩小時會議中,各方意見僵持不下,極難達成共識。

今年,嫩芽變樹苗
整體家數將上看10家

「聯徵資料是銀行公會的財產,不能輕易開放」當聯徵中心總經理張國銘話說到此,P2P業者反應不一,有人說沒關係不需要,但更多P2P業者內心嘟囔著,「是怕我們搶,還是把我們當高危險群?」一位業者更抱怨,金管會、銀行公會洋洋灑灑地列出一堆配套措施,明著是「保護金融消費者」,實質上卻是希望透過銀行對P2P的約束力,進行「間接監理」,他話鋒一轉說,「那也要給我們多一點空間去把餅做大啊!」

2014年,瞄準台灣民眾理財需求,中國大陸平安集團旗下陸金所大舉來台招攬會員,觸動金管會和國營銀行業者們神經,甚至公開當面「嗆聲」,只是當時雖在台碰壁,陸金所今時今日卻是全球矚目的獨角獸,準備明年在香港掛牌,當時積極求愛的大動作,也撩動許多台灣民眾,開始嘗試去瞭解什麼是P2P。

今年,堪稱是台灣P2P從萌芽到長出樹苗的元年,金管會態度也逐漸軟化,從原本放話緊盯、研擬專法監管,到今年8月下旬鬆口開放銀行投資P2P公司,更鼓勵彼此合作。此舉讓金融圈解讀,政府已釋出善意,也證明P2P確實替原本金融體制帶來一些質變,而業者也預估截至年底前,P2P市場生力軍可望達到十家,據了解,包括網路家庭PChome及一些銀行業者,都在積極評估開設P2P相關業務。

目前,台灣網貸P2P業者大約有5、6家平台,各有特色,其中不乏大老闆和創投名人身影。像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長期投資喬美國際長達8年,其「TFE台灣資金交易所」目前會員高達8,000人,是P2P平台中最大規模者,董座簡永松最早是做自動化系統起家,嗅到該行沒落趨勢,一舉以多項金融專利成為轉型契機;另外,以唯一有金融業背景的前銀行消金高層楊瑞芬掌舵、上線近半年的瑞保網科「LnB信用市集」,則有矽谷創投名人陳五福的加持,日前會員數剛達5千名,成為不可忽視的市場新秀。

信用市集很透明
信用分級,搶攻優質客戶

然而,即便有資金雄厚的金主支持還不夠,簡永松和楊瑞芬鎖定的客群和經營理念也迥然不同,前者以網路標會為基礎,瞄準銀行看不上眼的弱勢族群;後者則是力求突破金融機構壟斷資訊的不公平現況,反而要以透明機制,以較低借款成本吸引「比銀行更優質」的客戶群。
在P2P網貸平台上,有各式各樣背景、需求的借貸者,他們輪廓多樣,不僅有大學生的信用「小白」(指存款少、無卡、無借貸等聯徵或跟銀行沒有往來紀錄者)、微型企業創業者,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也有許多精英分子或金融從業人員在上面等著借貸。

楊瑞芬過去長期在銀行界,最讓她感受深刻的是,「任何一個人去銀行申請貸款,通常都只能知道核貸成數和利率,就算你好奇,銀行還是不會告訴你,這數字根據什麼標準算的?你的信用分數究竟是多少?」

楊瑞芬說,她要做的事,是讓每個人更了解自己的信用。過去在資訊不對等的商業機制下,個人要向銀行借貸,在獲利、人力成本和風控考量下,往往付出的代價遠比實際「應該要付」的還高,她想打破這種不公平的壟斷機制,更重要的是,讓這些閒置資金切實地去幫助人。

台灣資金交易所挺弱勢
預警機制,降低倒帳風險

信用市集和其他平台最大不同的,是實施信用評等制,用戶評級從A+到H+細分十五等級,且除了聯徵紀錄、財力證明外,學歷證明更是必備,楊瑞芬自己是A+,而她自己資助了D和F等級的兩位用戶,就是因為看到其個案的潛力。「F是清華大學學生,但這樣僅代表他是信用小白,不代表風險就高,」她說。

至於簡永松的台灣資金交易所,則是鎖定經濟較為弱勢的族群,希望透過P2P形式落實利益共享、直接金融的理念。「別以為倒帳風險高,其實我砸最多成本在風險預警系統和模型上!」他指出,銀行無論是場租、系統硬體和人事成本都高,資金成本約是P2P借貸平台的30倍,因此他做的是,把資金拍賣場搬到網路上,為了實現「每個人都是銀行」的願景,他同時在線上運行「互助保險」和「標會借貸」兩大平台,目前也已有幾家金融機構正在洽談合作。

實際上,銀行雖然很希望把錢貸放出去賺利差,但更怕的是,收不回來反致造成呆帳風險,在低利、甚至逼近負利率時代,銀行想的是如何開拓更多的「安全」客源,因此一位對P2P趨勢關注已久的民營銀行高層樂觀地認為,跟網貸業者合作,有利於銀行拓展原本不願意去承接、或吃不到的潛在客源,且其風險可以轉嫁給網貸業者扛。

總部設在新加坡,在中國廣州、柬埔寨都有據點的新聯在線,前兩年也來台開疆闢土,只不過它做的是企業對個人B2C,把海外中小企業的資融債權,提供讓投資人以零售方式認購。董事總經理陳育澍說明,目前第一階段先著重在保本,因此引進的海外較高利差的債權,提供投資人認購,由於目前全數都是相關資融子公司債權,還款和呆帳在可控範圍,東南亞利差高,對資融公司來說,讓利給消費者,可換來資金流動的時間差,對投資人來說,若債權順利還完,平均可有8到9%的收益率。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網路借貸平台 大咖、新秀都來了 金管會開放銀行投資P2P「無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