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Photo Credit: LizeSmith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電玩可以成為奧運項目?這簡直超乎想像!如果你知道目前世界電玩大賽的收視率已經超過NBA總冠軍收視率,你就不覺得奇怪(代表打電玩人口遠超打籃球),唯一的問題是如何讓電玩變成「運動」?這也不難,當有一天穿戴式裝置與電玩成熟結合,讓電玩成為一種冒險運動,奧運委員當然會考慮列為項目之一。

電玩吸引力是普世性的
我們先看看,目前奧運的項目是如何決定的。奧運項目是一群國際委員決定,這些委員都來自各國所謂「體委會」,委員群聚一堂,投票決定哪些項目適合全球一起競技,所以愈受歡迎的運動愈沒有爭議,得票愈高。

2005年國際奧委會投票決定刪除棒球,但在今年奧運,國際委員已經投票通過2020年東京奧運會恢復棒球,同時首度增加衝浪、滑板、攀岩與空手道,並且以85票全數通過,如此一來,2020年就有33項運動項目,而倫敦奧運時只有26項,可見,運動項目是可以更動的,並且跟主辦國的條件有關。

討論這個議題是提醒父母,電玩的吸引力是普世性的,我們可能要想好因應之道。電玩的本質畢竟是「遊戲」,我們怎能禁止遊戲呢?頂多只是嚴控遊戲方式而已。我們不能自己打電玩卻禁止孩子,就像大人抽煙卻不准小孩抽煙,大人罵髒話卻不准小孩罵,這都是行不通的。

人類生活壓力愈大,對電玩的需求就愈真實,不管有沒有穿戴式裝置,矛盾的是,真正好玩的遊戲就是要設計到讓人上癮,欲罷不能,才叫好玩。任何遊戲你玩兩次就不想玩,根本沒有紓壓效果。所以遊戲開發商高薪禮聘最優秀的創意人才來引誘你玩遊戲,不但有利可圖而且順應人性,一般平凡父母根本就坐以待斃,勢不可逆。

所以我們必須認清多數遊戲與運動都是中性的,完全要看我們自己的自制力。打籃球是正當娛樂吧,但是曠日費時還是會玩物喪志,即使我們自認為可以到達職業程度,還是要接受制度的評估(例如校隊)。

拒絕上癮 懂得節制
對基督徒而言,我們相信「受造是有意義的」,我們被賦予在上帝國中某種角色,最要緊的不是「做什麼」,而是不管做什麼,我們內在都必須經歷上帝同在而在外顯生活中活出上帝的形象,也就是大有能力的聖潔生活。

以林書豪為例,我想上帝高舉他打NBA的目的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推動運動,讓年輕人不要每天宅在家,沉溺於虛擬世界。對林書豪個人來說,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保持正面形象,然後在挫折中更認識神也更成長,簡單說就是「榮神益人」。最後,如何讓短暫的籃球生涯塑造他的性格成為他日後整個人生的良好根基,這才是他打NBA的意義所在。

所以聖經沒有羅列適合基督徒從事的工作,而是鼓勵每個人親手做正經事然後活出聖靈的果子。有趣的是,果子之一是「節制」,也就是說「再有意義的事都不必不眠不休地做」,因為人不是機器,人生有很多不同層次的意義可以體會,我們可以盡量去填滿並從中經歷存在感,也就是上帝造我的目的,如此一來,人生就不會空虛。

所以,只要不犯罪的事情都有意義但也都有危機,主要還是人自己的問題。以電玩為例,這是不傷人的簡單紓壓方式,但是要小心暴力以及色情,同時也要學會拒絕上癮以及避免整天活在虛擬中。

這當然很難,因為好玩的遊戲太多了,但是一個真正追求人生的人絕對有免疫力,畢竟遊戲的設計來自對人性的研究,再好玩的遊戲都是真實人生經驗的影子,真實人生絕對最好玩。遊戲與真實最大的差別就是「遊戲可以不斷重來,人生卻不行」,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使命,錯過就可惜了,這就是人生的珍貴,遠勝遊戲。

奧運可以把電玩列為項目之一,但這對你我真實人生有何助益,這才是每個人該獨立思考的部分。我們如何從遊戲或其他運動以及娛樂中得到休息甚至啟示,然後重回人生戰場,這是人生的智慧。屬靈的人參透萬事,基督徒要學的還很多!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劉三專欄》當電玩成為奧運項目那一天…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