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中韓FTA已於本月22日進行第13次談判,談判內容包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原產地規則、智慧財產權等領域。南韓將此談判視為對外第一優先要務,可望於年底簽署完成。中韓FTA的簽署,對台灣的經濟將帶來極大的衝擊,筆者特別訪問長期專精於兩岸台商發展研究、大陸台商經貿網的執行者中原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林震岩教授;他表示,台灣若再無積極作為,經貿地位將遠遠落後南韓。

林震岩教授表示,南韓的工業產品與台灣相近,待中韓FTA簽署完成,韓國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將很快的追過台灣。韓國的電子、面板產業,在大陸的市佔率都比台灣高,例如大陸的手機市場賣的多數是韓國的三星手機,台灣的HTC則非常少。此外,中韓FTA的簽署將為雙方帶來許多免關稅的優惠,現在外銷的利潤已經很低了,電子業的利潤號稱「毛三到四」,不要虧錢就已經算不錯了,若再加上別人有免關稅的優惠,我們卻沒有,那要怎麼競爭?

另一方面,林震岩強調,大陸的人力成本逐漸漲價,兩岸貨貿通過後,關稅下降,台商也會較有意願回台灣設廠,畢竟台灣的勞力較可靠。優惠的關稅,會帶動兩岸貿易的擴張與開放,對台灣的產業而言,也有很大的好處,將增加出口,因為大陸的市場非常大,大陸對台灣是最大的貿易順差。

但,貨貿通過後,大陸商品大量進口台灣,是否對台灣的內需市場造成影響?林震岩教授表示,大陸會進到台灣的產品都是特定的,不會造成很大的衝擊。像美髮業,洗頭小妹在當地的薪資跟台灣差不多,他們也不見得會到台灣來。又比如當初陸資要開放,很多台灣的產業也是怕,但大陸的市場比台灣大,產業來台發展不見得比較好,他們不一定會過來。可以反思的是,那些比較小的、或是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可以趁機轉型升級,以利未來發展。

當全世界的關稅都在下降,都在開放市場、實施自由經貿,台灣卻還停留在原地;兩岸貨貿協議,因為簽署的對象是中國大陸,所以變得窒礙難行?林震岩教授指出,我們仍必須回歸理性,在保護弱勢產業之外,也不忘顧全大局,提升整體經濟的發展,否則,台灣未來可能會在國際經貿市場中消失。
2014092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