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上雲

新政府需要磨合期,林全看似沒做錯什麼大事,但賞味期卻倏忽已過;從行政院副祕書長人事異動,即可嗅出不尋常的味道。

六月二十四日,總統府網站上發布一紙總統令,「行政院副祕書長施克和另有任用,應予免職;任命何佩珊為行政院副祕書長。」表面上,這是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核心幕僚何佩珊轉換跑道的人事公告。事實上,在總統令的背後,則是為「搶救閣揆林全大作戰」,揭開序幕。

政院高層拍板的核一廠一號機重啟計畫,在尚未與立法院充分溝通下,貿然從林全口中說出,執政黨立委強力圍剿;原本是假議題的東西向快速道路收費,硬是被媒體刻意操作,政院不僅不思應變,還與尚未和立委取得共識的端午連假夜間收費,湊在一起,引發立委眾怒;五二○新政府一上台,綠委一再提議,行政院對於先前國民黨內閣送到立法院的提案,應予以撤案,卻無人聞問,氣得立委大罵,還因此反被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趁機藉著陸配公民權年限,掐住民進黨,讓綠委跳腳,政院卻不知事態嚴重。

執政後,黨中央把在大選期間建立的各種溝通機制,移植到總統府,照常運作,但移轉到政院,竟是動彈不得。黨內人士歸納爭議原因,包括:

一是政院幕僚能量不足。不像總統府宛如「小英辦」,幕僚已有深厚默契,各就各位,領域也不像行政院包山包海,相形單純;行政院內,幾乎沒有政治幕僚,擔任過民進黨政策會首席副執行長的施克和,一向以政策為主,勉強算半個政治幕僚,功能性仍嫌不足。

幕僚能量不足
決策機制也不明

原先寄望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負責與綠營的溝通協調,但包括原是蘇貞昌文膽的辦公室主任黃致達,兩人對立法院運作與生態不夠熟悉,也不是積極任事型的左右手,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至於發言人童振源,因先前未參與大選,對政策陌生,身邊更無黨內政治或政策幕僚襄助,難以擔綱政策說明及穿針引線的工作。而行政院祕書長辦公室主任林宜錦,原任職民進黨智庫,也不是政治幕僚出身,反而是熟稔行政業務的陳美伶,1個多月來,與施克和成為「(保)護林(全)」的唯二人士。

因此,已在柯建銘身邊歷練20年以上的何佩珊,挾其熟悉立院生態、法案攻防、政策內容,被視為林全的頭號救火員,將與專任院長辦公室主任的施克和,合作打通兩院任督二脈。

先天幕僚數量不足,後天又沒有辦法像府方一樣,有固定幕僚,有的負責輿情,有的負責立法院,有的負責文稿,有的負責政策,缺乏一組堅強的團隊負責林全大小事,讓林全備感辛苦。

其次是決策機制不明。五二○上任前,民進黨設有黨政協調會報,執政後則轉型成行政立法政策協調會報,分別由林錫耀和柯建銘主持,但林畢竟不是政策見長,使得他對政策溝通,顯得力不從心,而他職司對立法院溝通,以他對立院的熟悉度有限,恐怕也是事倍功半。

再者,今年大選後,民進黨席次暴增,綠委們唯恐被淹沒,各自爭奇鬥豔,罵行政團隊不輸藍委,柯建銘縱有「唯一總召」的能耐,沒有明確來自「上面」的授權,總是走在鋼索上。何況,年初的立法院長之爭,老柯與蘇嘉全之間暗結心結,難以同心協力。

另一方面,幾位被視為英系的立委,陳明文、陳其邁、羅致政組「台灣世代辦公室」,主導串聯的陳明文,更早被視為有意在明年挑戰老柯黨團總召寶座,這些「英派」總能上達天聽,但他們僅就個案、而非襄助行政立法溝通工作。

儘管目前增加政院三長對黨團三長的便當會,又有總統與閣揆的聚會、閣揆與立委的便當會,然而,一旦該負責的人無法展現戰力,恐怕也是徒勞無功的安排。

「大政委」無法落實
部會首長不諳為官之道

第三,是「大政委」提前夭折。上任前宣示大政委時代來臨,一個多月下來,卻處於一種只聞樓梯響的局面。一來是幾次「出言賈禍」的張景森隱身,二來原本擔綱經濟議題及經貿談判的政務委員施俊吉上任沒多久,竟就要轉任證交所董事長,不免令人懷疑,原先規畫的政委,還有誰要轉任他職?

另外,職權劃分上,像能源政策究竟是張景森、或是科技政委的吳政忠負責?大家一頭霧水。政委的政治能量未能展現,顯然沒有達到當初的目的,使得院本部的政治能量,相形萎縮。

最後是不諳為官又不受控制的部會首長。五二○上任前,多位準閣員發言失當,就任後,政務紛至沓來,首長難以事事與院本部溝通過再發言,失控情況不減反增。相關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是院本部的政治幕僚能量不足,無法有效指揮部會,另一方面是部會的幕僚,也沒有建立與院本部溝通聯繫的機制。因此,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調,政院步調更顯得凌亂沒有章法。

平心而論,新政府都需要磨合時間,但是如今網路即時傳播訊息的生態,卻大大壓縮新內閣的調適期,林全看似沒做錯什麼大事,賞味期卻倏忽已過,府方不得不進行一連串搶救林全的作戰計畫。何佩珊的加入,只不過是開端,未來還會端出什麼妙方,仍有待觀察。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搶救林全大作戰 小英緊急換將幕後 一紙人事令 嗅出新閣賞味期已過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