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佩書 圖/周書羽

鄉間小鎮,美在何方?從自家咖啡店開始做起,楊文正走過西班牙,決定與日本妻子回到潮州重新出發,他相信藝術即是生活,文化之美展現於日常。

一幢東京江戶風格的咖啡店,隱身魚塭、田野間。今年三月,開店剛滿一年的「三平咖啡」,意外吸引來台旅行的日本、西班牙人來到屏東潮州,造訪這個長久以來安靜低調的小鎮。

上午十一點半準時營業。推開木拉門,不管露天中庭,或者木窗下的榻榻米座席,還有僅限下午開放的小閣樓,進入挑高的半木造日式建築,大概就能體會日本文化中的侘寂之美(わびさび)。

「美呀,具有引人向善的力量,」說話的楊文正綁馬尾、頭戴鴨舌帽、腳踩夾腳拖,個性比外表更有型。他是道地潮州人,大學畢業後遠赴西班牙,因緣際會學畫、學陶,一待二十年。二○○六年,與日本妻子上野壽江決定回鄉定居。

一開始,夫妻倆很不適應台灣的街景、環境。楊文正感嘆,「西班牙幾乎每個小城鎮都有博物館,保存在地文化,這是基本配備。屏東這麼大,只有一個屏東市立美術館,潮州人口全縣第三多,卻沒有自己的美術館。」

藝術是「國民生活須知」

很多人以為,潮州沒有這麼多藝術人口,何必要蓋美術館?但他認為,藝術不是給學過的人看,它是「國民生活須知」。

於是,楊文正從自家的咖啡店做起。開始就講究「房子怎麼蓋?」設計、動工,與工班磨了又磨;在對面的停車場旁蓋窯爐,店內要用的咖啡杯、茶壺、食器皿,牆上彩繪著富士山、人偶的磁磚,全部自己捏陶、燒製。

「態度、和諧、習慣和文化。我認為文化之美的最終型態,應該是要展現在日常,」生活美學成為一種信仰,楊文正從整體到細節,都有堅持。而上野壽江是最好的執行者。鑲嵌彩繪玻璃、勾織沙發巾和飾品,home-made(家作)路線的餐點也由她負責,日式午餐、西式晚餐,每兩週換一次菜單。

有位高雄客人,已經來二十幾次,專程來看畫。為了讓老主顧每次來都有新收穫,楊文正再忙也得畫畫、每季換上新作。與其說三平是咖啡店,倒不如稱它是純手作美術館。「我沒打廣告,卻有很多西班牙、日本人陸陸續續跑來!」

店裡大小事雖然已經夠忙,楊文正還有每月一張A4紙的《三平新聞》要傷腦筋,「當初的《三平新聞》,只是為了和顧客心靈交流的一個念頭,後來逐漸加入時事與潮州歷史。」三月畫三山國王,四月是平埔族,五月講許大砲,楊文正得找資料、消化解讀,將潮州史、潮州事,都濃縮成童趣的插畫。

在《三平新聞》裡還可以不時發現「愛美!」、「一起努力!」、「支持設立美術館!」等口號藏在可愛的圖裡。…【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00期】

【延伸閱讀】
1、唐鳳 講π種語言的民主創新連結者
2、謝英俊 讓全球難民都能有自己的家
3、董陽孜 跨界玩字 邀年輕人獨樂樂
4、Thermoplanl 你喝的星巴克,它煮的
5、蕭青陽 與世界分享媽祖文化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