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Yang Photo Credit: dantetg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從當年的江子翠案,到這幾天的事件,也許兩年前還沒「身歷其境」的閱聽人,這兩三天應該總算是體驗到了,不論是主流媒體還是網路媒體的威力。

而小燈泡的媽媽這幾天的呼籲,更是值得讓身為媒體工作者的我們好好檢討:

「我真的不想有人藉著我們的故事,討論支持死刑或廢除死刑,這一課我之前沒想透,現在我依然沒想透…..如果你同情我們,你可憐我們,你關心我們,請至少過個一週十天的,等我們處理完情緒,你們再去討論,好嗎?」

1. 案發當日,我已公開說明,目的就是不想要不正確的訊息以訛傳訛。希望任何與事實不符的報導、新聞都能移除。
2. 案發現場不堪入目、未蓋白布的照片、影像,請移除,我不忍我的其他孩子看見。
3. 住家附近的相片、影像,也請移除。我們的事情,已經對周遭的鄰居們造成了許多的不便,請容許我們仍保有些許的空間喘口氣,也盡可能減少對鄰居們的困擾
4. 我、先生、小燈泡的照片可使用,其他家人朋友,尤其是其他幼兒的照片,請千萬不可刊登,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希望這件事情對他們的陰影能降到最小。
5. 臉書、部落格暫不關閉,是因為我們希望小燈泡的離開,真的能喚回什麼。臉書上標註為只限朋友的內容,請勿公開,也請能看的到內容的朋友,切勿轉貼。

回過頭來,同樣身為讀者,我們不妨看看是否有媒體再次透過社會事件「賺飽飽」?

我所認知的「身為媒體的責任」》一文中指出,在這件事情真正獲勝的,我個人覺得,其實是用力操作這件事的「媒體」。

「這張截圖,是昨天三立新聞的粉絲專頁的按讚人數分析。相信大家都發現了,從昨天事件開始,他們粉絲專頁的讚就直線往上衝。但是如果點進粉絲專頁看,幾乎每四篇就有三篇是在講跟殺童案相關的新聞。不只如此,經營社群的小編在註解上還拼命地加上煽動情緒的文字,為的就是觸及數。」



3/27(事發前一天)的蘋果日流量是1600萬左右,3/28是3200萬(數據來源)。

不過,當然不是所有媒體都是「這樣」,事實上,在那些媒體底下的記者也不見得是真的想「哪樣」。

讓我們來看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幾個新聞業者工會聲明:

但是身為閱聽人,真的對於這樣的媒體亂象無能為力嗎?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的郭駿武老師已經在網路上發起【強悍也是一種慈悲–不點不亮行動】邀請大家一起行動:

我們哀傷,我們陪伴,但這改變不了社會環境,但這改變不了社會價值,讓我們從媒體開始,拒絕不當報導的轟炸、恐嚇。
集結大家的力量,致電各大電視台~「我要求即刻起停止播報隨機殺人事件任何相關新聞之細節與畫面,電視台無限制的播報無形之中助長了模仿效應,對於這樣的事件完全沒有預防再度發生的效果,且對於被害者家庭也是再度傷害,請立即停止播報」!
致電對象:中視,台視,華視,三立,民視, TVBS 以上六台是查過收視率最高前六名。
●台視:0800-058-886
●中視:0800-012-258
●華視:0800-069-789
●民視:02-2570-2570
●TVBS:02-2357-9988
●三立:02-8792-8888
●NCC衛星頻道、有線電視申訴:0800-201-205
●NCC陳情網頁:(需用手機側錄不當新聞或畫面上傳)

「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也發起【全民連署要求NCC約束過度報導隨機殺人事件媒體】活動,包含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生產改造行動聯盟、進步教育媽爸聯盟也共同發起,截至今早已有破千人參加。

活動說明表示:「這個社會現在正需要的是重建人與人間的信任、關懷,最不需要的是散布恐懼、感染悲傷的重播新聞」、「誠懇呼籲媒體還給親子更加友善的閱聽媒體」。

而你/妳,又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媒體環境呢?

本圖/文由「關鍵評論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當媒體再度從社會事件中「賺飽飽」,你還可以這樣抵制!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