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兒(中華迦拿婚姻成長協會副理事長)Photo Credit: Tumisu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明慧與我約見在一家咖啡廳,見到她時,一派輕鬆的模樣,坐下來寒暄幾句,進入主題時,她便說:「其實也沒甚麼事啦!我只是離婚了八年,沒想到最近還是被情緒困住……」她表示這出乎她的意料。

明慧離婚後帶著一個孩子搬到郊區住,也覺得自己「為母則強」。日子雖艱辛,但頭兩年以為熬過了,想接下來可以安然度日;只是後來發現自己似乎有逐漸萎縮的傾向,好像生命失去目標,喪失追求未來的動力,許多事都無所謂,也不愛跟親友打交道,家族聚會多半找藉口避開,只剩兩三位老朋友稍有往來。

但是,最讓明慧感到無力的是,女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說:「爸爸為什麼不要我了?」或是「我可以去跟爸爸住一起嗎?」明慧感到委屈,並從不耐煩轉為憤怒,然後跟女兒起衝突,弄得家裡氣氛低迷;結果孩子過幾天沒事了,她卻好似跌落谷底,遊魂一般到處恍惚行走,深有「獨悵然而淚下」之感,她這樣描述。

而這種「被困住」的感覺或循環,起先幾乎半年、八個月便會出現一次!之後,雖間隔漸拉開,卻總無法完全結束。最近這次的大爆發,則是離上次許久了,她原以為母女全好了,竟然不是,實在令她更加沮喪!

這是單親之後生活發展狀態的代表情境,稱之為「離婚症候群」;只是當事人常常沒料到餘波會持續如此之久!

困惑未止帶來成惡性循環
因為,成人離婚了,若只是孑然一身,就是恢復「單身」;可是有孩子的,便成了「單親」,不論孩子有幾個,問題確實就複雜了。很多夫妻都有過「在心裡想離婚」的階段,這時,他們多半會跟身邊的親友透露說:「要不是為了孩子,真想跟對方簽字算了!」但是從服事的經驗中發現:多數人對「婚姻的概念」模糊,面對「婚姻的難處」不知所措,乃至鬧到最後「到底該不該離婚」,也多半無從確定?

可是,台灣一天卻有171對夫妻仳離!如果說,離了,對夫妻、家庭、兒女大家都好,離婚的決定尚有其意義。問題是,據追蹤調查的結果顯示,多數離異後的家庭都感到後悔,日子也沒有真的較舒暢、美善,也許他們還是沒把握「復原了便不再有遺憾」,因此離婚症候群餘波盪漾,有人甚至恍惚了一輩子,而更不能止住的是下一代的困惑及傷害,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了解現實處境但不陷自憐
當離婚已成事實,回顧失敗所歸納出的要點,仍然適用在面對單親家庭未來漫長人生的需要上,何況,單親者還是存有「再婚」的可能;生命要過得好,該持守的準則,其實與你所處的狀態(單身、未婚、已婚、單親、失親…)無關,而與你學會了多少東西、面對困難有多少的解決能力有關!

我們回溯離婚的原因,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不清楚結婚的真正意義,二是不知如何經營婚姻,三是碰到問題不知怎麼辦?將此三點亦能轉化為「單親家庭怎樣對應新生活?」:

1.單親家庭應有人教導或自己透過書本了解單親的處境真相。
2.單親家庭要長久安穩地走下去,是可經由學習的。
3.單親家庭不要驚慌、自認倒楣或低人一等,只要願意求助或趕緊學習補救,改善率相當高!

走出封閉 積極看新的可能
開頭明慧的例子,便是將自己和孩子關閉起來,一切看似順其自然,逆來順受,結果只是把傷包覆起來,並未正確處理,也未求助或學習,因而拖沓了迄今八年,可能還會更久。

當然,任何單親遭遇者若能先勇於敞開與求助,則可積極看待,「失去,未嘗不是帶來可能的轉變。」因為,過去已有許多人經歷,現在當你自己身在其中,這些單親父母既已從低潮走過來,成了見證人,如今更從被幫助者成了有能力祝福別人的人;簡言之──你不孤單,也不至絕望!

單親家庭的需要,並非今天才出現,而這社會,也早已成立相當多扶助單親的各種協會或機構,不論以家為單位或個人(爸爸、媽媽、孩子),甚至有專門針對基督徒而設置的,資源有許多,當願意踏出去尋求幫助,也給生活拓展新的可能。

以下也提供單親機構幫助資源請參考: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各縣市單親家庭服務中心、單親爸爸俱樂部、台灣婦女展業協會單親媽媽網、基督教溪水旁關懷單親家庭協會。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單親心不驚》離婚症候群使人停滯不前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