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論壇報主筆】 Photo Credit: jtrujilloc0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在去(2015)年的四月及十一月,本報刊出了兩篇社論,分別以尼泊爾及巴基斯坦所發生的強烈地震為戒,提醒國人必須重視近年來大地震頻率及規模不住升高的趨勢,以及台灣地震風險大增的警訊,呼籲大家要全力做好地震防災的工作。

雙生強震釀嚴重災情
言猶在耳,今年二月6日清晨,台灣南部就發生了強烈地震。根據最新資料分析,這次地震可能是由幾乎同時發生的二起規模超過6.1的雙生強震所組成:一個位在高雄美濃,另一個則在台南市中心的東側。尤其是台南地區的地震,由於位於都會區,且地質較為鬆軟,造成十多棟大樓傾斜或倒塌,衍生出慘重的災情。整個舊曆新年假期,全國民眾都十分關注救災的進展,每個人的心情都隨著受困人員的獲救或罹難而上下起伏。

這是台灣自1999年集集地震以來最嚴重的地震災情,也是單一棟大樓死傷人數最多的震災。這次震災展現幾個特點:
(1)地震發生的時間剛好是在舊曆新年連假的第一天,表現地震的無法預知性,格外使人有猝不及防的感覺;(2)地震規模超過6,能量高,而震度5級的區域涵蓋高雄市、屏東縣、台南市、嘉義縣、嘉義市及雲林縣,幾乎是遍及整個西南部;(3)台南地區震度5級的時間長達8秒,清楚的表現出都會區地質鬆軟的場址效應,也擴大了災情;(4)民生設施受損嚴重,給廣大民眾的生活帶來不便,如:高鐵台中以南的運輸受到地震的影響停擺超過一日,自來水管破裂導致五千多戶停水長達一週。

考驗救災與防災能力
雖然這次地震災情慘重,卻也是一次救災的考核及檢驗。舉凡各級政府機關的應變能力到民間組織的動員,災害資訊的即時完整傳達,交通、維生管線的查報與搶救,收容安置與醫藥衛生的情況,各種救災資源的調度與有效運用,均是必須周詳顧慮到的層面,在這次的地震中都接受了實戰的操練。接下來必須針對各項缺失切實的檢討並加以改進,以作為未來防、救災的借鑑。

地震是地殼釋放能量的自然現象,卻是最難掌握的天然災害,會因規模、震源深度、震央所在區域、發生的時間等因素,造成大小不等的影響與衝擊。地震當然令人可畏,然而更可怕的奪命殺手與隱藏危險的最大陷阱,卻是不堪震波搖晃的老舊建築物,或是偷工減料與施工不良的高樓大廈。當強震襲來,這些脆弱的建物一旦倒塌就會瞬間奪命,這次台南永康區的維冠金龍大樓完全倒塌的慘況就是十分鮮明的教訓,也喚起大家對建物結構安全的危機意識。

政府對公共建築安全責無旁貸
若以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的法定使用年限55年來看,台灣許多的建築物平均屋況已經邁向高齡化。因此,更重要的工作是地震中受到影響的建築物,要啟動完善的檢驗措施,由專業的技師依照防震規範做周詳的檢查;不堪使用的,要立即拆除重建,還可以使用的,要即刻補強改善。這是攸關民眾福祉與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絕對不能心存僥倖。

台灣位處地震活躍帶,全台密布33條活動斷層,都會區又有土壤液化的危險地帶,我們一定要知道如何趨吉避凶。除了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質資料整合查詢系統」可以讓民眾查詢何處是居家的安全地區外,國家地震工程中心所研發的「街屋耐震資訊網」,也可檢測台灣約7成的住宅,包括連棟、獨棟透天厝、5樓以下公寓等建築物,讓一般民眾能夠上網檢查自家住宅的耐震安全性,大家都應該善加利用。

此外,政府對公共建築的安全尤其責無旁貸,應全面檢查公共建築與橋梁的狀態,不只是要防止公共建築成為地震時的殺手,未來若發生強震災變,我們的公共建築應該作為民眾可完全信賴的庇護場所。教堂也是眾人出入的公共建築,教會也當警醒面對、檢驗會堂建築的結構安全,以及相關的防災與逃生動線等。

教會也當檢驗會堂結構安全
然而台灣老舊建物的數量龐大,要在短期內完成評估及補強作業相當不易,必須規劃出一套有效率的方式,先行篩選在耐震安全存有疑慮的建物,縮小耐震補強作業的規模,以有效地節省時間及經費。

地震後的建物安全評估與補強工程猶如健康保險一般,只要仍在使用就必須進行診斷作業以保障安全。盼望地震後的亡羊補牢可以讓我們面對下一次的強震來襲時,能夠房屋不倒、生命確保。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強烈地震為戒 建築物健檢是震後首要工作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