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霸王寒流剛過,台灣的房仲業也傳出過寒冬!根據不動產業者統計發現,近10年來每位房仲人員成交件數不斷減少,2015年每位房仲只成交6件房屋,也就是說房仲業者約有半年喝西北風;甚至有業者預估,今年可能會有三分之一的房仲失業或轉業。

根據東隆不動產統計資料顯示,過去房仲業曾有過風光的時候,2006年受雇房仲經紀人員為2萬1171人,在當時景氣最高點時,建物買賣移轉件數高達45萬件,平均下來,每位業務員年成交房屋平均高達21.26件,平均每個月可成交1.77件。然而,過去在經濟不景氣時,即2008年到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不動產經紀業許可家數與從業人員仍然逆勢成長,並且,由於年度房屋買賣移轉件數仍達約38萬件,所以每位房仲每年平均成交件數達14件以上,不至於某個月沒有業績。但此一榮景到2011年開始走下坡,因當年政府為抑制短線炒作而祭出奢侈稅,使得房屋交易量急劇下跌;從2010年的40萬多件掉到36萬件,衰退率高達11.1%,之後房市交易量每況愈下。

前幾年業者因看好房市不斷的拓店,許多都會區都曾出現走個三五步就一家房仲公司的現象,對比先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曾說,台灣的房仲業者比便利商店還多,可能一點也不誇張。不過,近年來,政府祭出健全房市政策,從2011年的奢侈稅開始,房市便開始動搖,及至後來的房地合一新制、土地增值稅及房屋稅的調整,終於讓房市進入寒冬,轉向買方市場。如此的變化,首當其衝的就是房仲業,交易量大跌,房仲業在供過於求、粥多憎少的情況下,許多體質欠佳的業者馬上面臨歇業及倒閉的命運。

根據統計資料,去年每位房仲平均僅交易6件房屋,新的一年有可能更好嗎?大選過後,新任總統蔡英文在面臨目前空屋率高、房地稅新制、房市冷交易的內部環境下,其所提出的社會住宅政策如何與整體住宅政策接軌、所產生的地方衝擊與完善可行的具體方案,都有待觀察與考驗。因上半年適逢內閣看守的政治空窗期,房市應尚處於盤整階段;長期來看,房市若要轉溫,仍與外部環境脫不了關係,應視全球經濟復甦的力道與股市表現,以及其帶動的實質經濟成長而定;有遠見的房仲業者,早已做好轉行或轉至海外不動產市場的打算。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