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嬿卿

選前國民黨百般質疑的兩岸與經濟政策,無疑的將是蔡英文當選總統後首要面對的課題,而伴隨經濟而來的就是近年來分配正義惡化的事實,小英如何面對國人的殷切期盼,再造新局呢?

「蔡英文不管怎麼做,坦白講,都很困難,預算不是她編的、財政這麼困難、人民期望值太高。」兩個月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本刊專訪時,這樣看即將出爐的新總統。的確,一旦蔡英文當選,重重難關橫在這位新總統眼前,有待她攀越,其中又有三座大山最險峻。她要怎麼克服?

第一個當然是兩岸問題。無論是4年前的敗選,到這次選舉屢被對手拿來攻擊的兩岸議題,不會在選後就消失,蔡英文的核心幕僚坦言:「就任前就必須處理,選後就要積極跟各方對話。」據了解,民進黨認為,當前的國際情勢變化甚大,在台灣多只盯著看中國的對台舉動時,事實上中國則在做他的亞洲布局、國際戰略,而把台灣放進這樣的架構思考,台灣應該在美日中之間積極溝通,找到能讓自己走出一條自主、平衡的外交道路,也讓兩岸和平穩定發展。

兩岸問題 選後見真章
提振經濟 最被寄予厚望

不但在國際上要對話,在國內也要對話,也要對國民黨展開對話。蔡英文在選前就不斷強調,她會是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因此,選後她將主動找最大在野黨溝通,降低雙方猜忌與敵意。

然而,新總統最大的挑戰,恐怕還是經濟問題,這也是國人對她最寄予厚望、簇擁她能攀登高峰的主因。然而,台灣的經濟問題是結構性的調整問題,在薪資停滯、房市股市低迷、消費不振下,同樣也是財政困難的政府,難以透過公共投資帶動景氣。

蔡英文深知,經濟若沒有好轉跡象,她不會有好的滿意度;偏偏經濟結構的調整,卻沒有特效藥可以解決,除了端出短期刺激景氣方案外,還必須從根本解決問題。這也是她何以到處推銷她的「五大創新研發計畫」,透過台灣已具有基礎的產業,挑出與世界潮流符合的趨勢,以政府的政策協助,加速產業轉型、發展。

這五大產業特別強調「連結在地」,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平衡區域發展,讓台灣每個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重點產業,可以繁榮地方、增加工作機會、讓人力流動,不再只集中少數地區,這不但可解決經濟問題,也可以處理到家庭、社會問題。

最重要的,透過這五大產業的示範效果,排除障礙、招商引資,提振國內外的投資意願,恢復大家對台灣的信心,激發出新一波「投資台灣」的風潮。

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不只行政效能要提高,許多法案的修改、量身訂做,都需要國會的配合,這也是何以蔡英文到選戰最後,非得號召「讓民進黨單獨過半」不可,畢竟,就算民進黨宣稱要和「進步力量」合組國會聯盟,但以這些第三勢力高舉的左派大旗,以及對包括與中國往來的自由化貿易都深有疑慮之際,蔡英文想要為台灣經濟闖出新路,恐怕還是要靠自家人全力相挺不可。

分配正義 環環相扣
溝通是強項 魄力待磨練

產業要跟得上世界需求,要升級才有出路,要扶植眾多中小企業轉型,才能創造出就業機會,也才能有提高薪資的可能,財富分配才會更公平,這就是蔡英文多次談到「創新、就業、分配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這樣的分配,同時也在呼應台灣的社會問題。這些年,國民黨會遭受近似土崩瓦解的墜落,與他無法處理台灣的經濟與社會問題,有莫大相關。景氣好的時候,貧富差距雖也存在,但不會成為致命議題,但近年加上人口變遷帶來的高齡化、少子化,年金破產迫在眉睫,低薪、失業、高房價,讓世代不公、族群差異,與低落的經濟糾結在一起,成了最複雜難解的習題,如何拆解這環環相扣的問題,正是蔡英文面臨的第三座大山。

一個百廢待舉的台灣,蔡英文要怎麼殺出一條血路?看小英的性格,柯文哲曾直言她「不夠殺」,了解蔡英文的人,也會發現她遇事常猶豫不決,這樣的領導人能在亂局中帶兵指揮嗎?能有足夠的魄力決斷事情嗎?

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張景森曾描述小英,「小英不像柯P的魄力,但她會溝通協調,她有耐心整合、團結,底下做事的人有魄力完成事情就好。」他表示,在台灣這種分歧的、衝突的社會,有時保守的態度反而有助於共識達成;「台灣社會都在尋找不同,不是在尋找共同;蔡英文有些模糊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前奏,像年金問題,端出方案不難,重點是要讓大家接受,台灣有結構性的衝突,領導人要忍讓,不要把立場推到最極致,把事情解決最重要,不是你比較棒還是我比較聰明,當家的責任在解決問題,尋求共識,製造對立不能解決問題。這種領導人有好處,理性不固執。」他直指,不解決問題,選出來幹嘛?

處女座的龜毛個性,固然讓了解她的人,相信她絕不會做出盲動躁進的事,但也擔心台灣如今千瘡百孔,民心期盼領袖展現領導魄力,該做的事大刀闊斧去做,要能夠不憂讒畏譏,挺得住冷嘲熱諷的批評,蔡英文過分謹慎、「惜皮」,究竟對推動政事是加分還是隱憂,恐怕都還要一段時間的運作才能有答案。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新總統要跨越的三座大山 兩岸、經濟與分配正義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