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16/01/20
經建會推估,國內老年人口比率,將在2017年達到14%,成為高齡社會。據統計,國內58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關節退化與老化、過度使用有關,症狀以疼痛為主,關節活動度會下降,久而久之關節甚至變形,行動困難不良於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退化性關節炎傳統治療 吃止痛藥+開刀
退化性關節炎傳統的治療方法初期以口服抗發炎藥物(止痛藥)為主,止痛藥只能緩解症狀,無法讓關節軟骨重建。長期之後軟骨終究會嚴重磨損,面臨必須開刀的情況。而開刀因為有其風險,所以大部分患者不到最後,普遍仍難接受開刀治療。
抗老醫學新觀念 改良式複合增生療法
抗老修復醫學專家鄧翔駿總院長表示,增生療法最早起源於美國,始於1930年Dr . Hackett在治療病患時發現,肌腱、韌帶的無力、受損,可能是導致關節疼痛的原因。台灣的增生療法則是在2010年後逐漸受到重視,近年來相關醫學會成立,對這項技術加以推廣。
總院長鄧翔駿表示,早期的增生療法,主要是以高濃度葡萄糖的發炎反應刺激肌腱的再生。他提出改良式的複合增生療法(不動刀關節治療),是視病患的狀況,使用不同的方式,包括葡萄糖刺激、玻尿酸注射、血液治療等進行關節、肌腱、韌帶的修復,以達到“抑制軟骨退化,促進軟骨新陳代謝”的目標,不僅是止痛的治標做法。複合式增生療法,整併了各種增生治療的特性,不再局限於只能採用葡萄糖的刺激。
複合增生療法 不動刀關節治療
鄧翔駿總院長指出,改良式的複合增生療法,有以下特性:
‧以不動刀關節軟骨治療為目標。
‧依照病患的狀況,選擇刺激的方式。整合各種增生治療,以達到“抑制軟骨退化,促進軟骨新陳代謝”的目標,而非單純止痛。
‧全程約20分鐘,不需開刀、麻醉,所以沒有手術麻醉的風險。
‧已經做過人工關節者需由醫師評估是否合適治療。
‧傳統手術仍有其不可取代性。
不動刀關節治療 造福關節退化病患
鄧翔駿總院長表示,複合增生療法(不動刀關節治療術),開啟了關節退化的新契機,但疾病仍必須有專業醫師進行評估。一般而言,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在嚴重型關節退化病患,手術仍有其不可取代性。鄧翔駿建議,在臨床上,仍可以將風險較低的治療放在第一線治療,延緩手術開刀的時間。
不動刀關節治療,在醫學上有許多選擇,應由醫師依病患狀況決定。對於PRP血小板治療,則不包含於複合增生療法。若需對PRP治療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需經醫師門診。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新觀念 關節重建不開刀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