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文:劉少青 圖片來源:《一個勺子》臉書專頁

看過陳建斌的電影《一個勺子》之後,我才明白,所謂“勺子”,就是西北方言中的“傻子”。這個電影獲得了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兩個獎項,足見片子的藝術水準。我也當然在公映第一天即去捧場,果然是一部在荒誕之外富含哲理的佳作。

故事是這樣的:農民拉條子在鎮上遇到一個討飯的傻子,傻子跟著他回了家。拉條子貼了尋人啟示,不久有人認領了傻子。緊接著又有自稱傻子的家人陸續出現,說拉條子把傻子賣了。麻煩接踵而至,拉條子自知上當受騙卻有口難言。他想不明白,好事怎麼就成了壞事?他開始以一位農民最淳樸的辦法想自證清白。而為了尋找傻子,他成了另一個到處纏著別人的傻子。

片子在拉條子戴上傻子常戴的那頂破遮陽帽、被一群孩子當成傻子嬉鬧時結束,讓觀眾不免如鯁在喉: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而這,恰好是片子留給我們的思考。我們好心幫了別人、不坑蒙拐騙、做事認真執著,怎麼就成了傻子?

想起很小的時候,我讀過一個小說,講的是山裡的故事。當地為了修路,組織山民們敲石子,那時技術條件落後,這個工作就靠手工來做。地方上的領導知道,人們一般都會偷懶,所以故意把標準要求得嚴格了一些。比如,施工需要五公分直徑的石子,就故意要求到三公分。果然,大家敲出來大都是五公分上下,並且都為自己占了小便宜而沾沾自喜。這些山民中,恰恰有一個做事比較較真的人,偏偏按照領導要求嚴格執行,耗時、費力、不出活不說,等到了交差的時候,又因為標準超標而成了不合格的廢品。就這樣,一個做事認真、負責、執著的老實人,成了一個費力不討好、人人譏笑的傻子。

這個故事對我的小心靈觸動極大。我想,如果做事認真執著是傻的話,那我寧願做這樣的傻子。

中學的時候,讀到一篇徐志摩的文章《海灘上種花》。文章講了一個畫裡的故事:一個小孩子在海灘上玩,他拿著一枝花往沙裡栽,還認真的澆水,對這花充滿了熱情和期待。當然,海灘上種花是不可能活的,所以,他幹的必然是一件傻事。可就在我們嘲笑他的同時,也該想想,在這個小孩子的世界裡,卻是單純的、快樂的。“他的身體雖則小,他的靈魂卻是大著,他的衣服也許髒,他的心可是潔淨的。”

這篇文章讓我更堅定了要做自己,做一個認真、堅定、執著的“傻子”的人生觀。中學時我在學校組織文學社團,甚至就叫“傻孩子”文學社,我們就是要“在比沙漠還要乾枯比沙灘更沒有生命的社會裡,憑著最有限的力量,想下幾顆文藝與思想的種子”。雖然現實充滿了殘酷與無奈,但我們還是寧願熱愛生活、寧願相信世界的美好。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所以,在我們自以為是地嘲笑別人是“傻子”的時候,該首先冷靜地想一想,是我們太聰明,還是我們才是真的“傻”!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