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牧原
這次馬習會,在迅雷不及掩耳的「黑箱」下登場;完全由習近平主導,馬英九配合演出;馬還不按劇本端出「一中原則」;讓人驚疑、驚詫又驚愕……
馬習會在驚訝聲中登場,在爭議聲中落幕。這段66年來兩岸領導人首度會晤的歷史時刻,至今仍遺留了諸多謎團,並未公諸於世,也提供了大家必然要加以檢視的空間。
因為,這場國際矚目的會面,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完勝,完全達到他點頭馬習會的目的;而總統馬英九卻是慘勝兼慘敗。慘勝的是,他終於握到了習近平之手,開啟了兩岸和平的可能想像,同時為卸任後的兩岸角色謀得了可能性;慘敗的是,他讓全國人民看到了他的喜不自勝、酒後失態,有失國家元首形象,甚至更因公開表述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個在台灣民意支持度不大的政治宣示,於是引來噓聲。
馬英九與習近平握手,訴諸兩岸和解,穩定區域情勢,不給大家惹事,照理符合美日同盟的共同利益,國際應該正面看待才對;但是極其詭異的是,馬習會來得太突然,馬政府告知的時間太晚,透明度不足,讓美國與日本顯得有些措手不及,日本尤其警覺,事後的反應除了官式的說法,私下的探詢與關切事項頗多。各方都想了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事實上,報載馬政府是在11月3日由外交部告知美國在台協會有關馬習會的訊息,在這個時間點,立法院與台灣公民都還不知道即將有這件事要發生。日本則是在11月4日獲外交部證實此事,當時馬習會的消息已經在前一天晚上曝光,並且由總統府出面發布了消息。
2012年的大願
歷經三階段達陣
馬英九想與習近平見上一面,是2012年連任成功後,就開始積極爭取的大願,開票當晚馬英九謝票講話中提到:他已經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就已經預示了他的心念。五二○就職後,馬英九透過內閣改組,把王郁琦從國安會調到陸委會,很大的目的就是在第一線處理馬習會的推動。
馬習會的推動可分為三個階段回溯。第一階段,陸委會前主委王郁琦與前副主委張顯耀是主要推手,當時研擬了3個方案,最佳劇本是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場合自然會面,其次則是在第三地新加坡舉行,再其次則是在金門這昔日戰地見面。
在這個階段,總統府前副祕書長、台大政治系教授高朗,也就是現任國防部長高廣圻的弟弟多次參與討論,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成員。
經過一二年緊鑼密鼓的聯繫,已經非常接近成熟階段,當時馬團隊計畫一三年8月,馬英九「賀誼專案」出訪巴拉圭及加勒比海友邦,並過境美國,可以藉著這次的出訪,在回程時,經夏威夷加油後,原總統專機依舊載著團員與記者返回台北,馬英九則與少數核心成員祕密飛往新加坡,與習近平會面,來個神不知鬼不覺。
這一方案,背後的關鍵人物,正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1993年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也是由他擔任最佳第三者,提供了場地與協助。
這項規畫,當時台方與星方都同意,只等待習近平拍板,但是最終功虧一簣。
習近平那時初接位不久,黨內的鬥爭方酣,權力並不若今天穩固,同時兩岸關係在當時基本上維持著國共平台的格局,是由連戰等人所延續,習近平也未有「換軌」的念頭。
這次不成,馬英九未熄熱情,又透過各種管道推動一四年11月APEC在北京舉行,他堅信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機會,藉著國際會議的召開,可以省去他前往中國的「上京」疑慮。根據這個計畫,最近馬英九辯解在一二年競選連任前,上電視保證未來4年絕對不會與中國領導人會面指的是到大陸,其實也是假話,事實上他認為到中國大陸去一趟,這恐怕是卸任前唯一促成馬習會的可能,因此百般向北京遊說。包括連戰、蕭萬長等黨內大老都受命在見到習近平時幫他傳過話,但是再度鎩羽。
從破局到逆轉
能不能見面 主導權看對岸
一四年3月,國民黨在立法院強行通過《服貿協議》付委,但是「半分忠」(立委張慶忠在30秒內將《服貿協議》送交院會)的強度關山,引發太陽花運動,學生與公民占據立法院,社會氣氛為之丕變,也墊高了馬習會的門檻。
由於北京始終擔心兩岸領導人若在國際場合見面,會形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事實,因此遲遲不肯同意,後來甚至推演到中方的底線是,可以在北京APEC閉幕後的晚宴上,讓馬英九到北京一同與宴,自然握手。這個降級設計,在平時,馬團隊很可能會同意,但是該年底有九合一選舉,馬英九時任黨主席,要負選舉成敗責任,這記誘餌,形同重大政治冒險,讓他因此卻步。
馬英九雖然興致仍高,然多少明白此後成局的機會渺茫了;但是今年9月,習近平突然交代所屬對台北方面告知,可以加速進行馬習會。北京不僅透過官方管道傳話,同時也由其智囊告知亞太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趙春山這些年一直在兩岸間穿梭大小事。這趟,他也隨行到了新加坡,因此浮上台面。
至於馬習會成真的體制內參與者,就坐在習近平等7人的對面。包括國安會祕書長高華柱、總統府祕書長曾永權、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國安會諮詢委員邱坤玄、總統府副祕書長蕭旭岑等,基於「保密」,僅這些極少數人進行了前置準備,決策圈並未擴大。事後被外界批判為「黑箱作業」,應屬恰當。其中,蕭旭岑在馬習會也坐在桌上,政府內部的評語是:蕭的背後是金溥聰,這也是內侍政治的赤裸裸呈現,更讓所有公職人員感嘆搖頭。
政治大冒險
一中原則 不是搭橋是拆橋
在陸委會與國台辦來回幾次溝通,地點沒得好選,就只有新加坡適合,李顯龍接手李光耀的遺志,繼續在兩岸之間謀取其小國的利益。在時間點上,中星建交25周年成了習近平國是到訪新加坡的最佳藉口,也確認了馬習兩人互稱「先生」等定位問題。由於是出於習近平主動,馬英九則是被動配合,全按大陸腳本演出。
一位知情者表示,事後馬先生讓國人最錯愕的「一個中國原則」,並不在幕僚提供的建議版本之中,當著400、500百名國際媒體記者面前,他說出這個關鍵定義後,大家為了補破網,只好硬拗說閉門會時總統有闡述,但是大小參與者全有數,心都涼了。
馬英九為什麼要這樣做?參與者說,不管馬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已經構成了一個效果,他增加了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前提要件,九二共識不夠,還要一中原則;換句話說,明年新的總統要上橋,特別是贏面最大的民進黨蔡英文,恐怕就困難重重了。
這會導致兩個結果,馬英九將會取代連戰,繼續國共領導人會面的首選?在國共裡應外合下,蔡英文如果不被迫在兩岸政策上做妥協,對岸將在經濟、外交等方面給予「懲罰」?則這豈不是名為搭橋,實為拆橋!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馬習會成局的轉折內幕 從金門、北京到新加坡…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