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這輩子,覺得最不可能得的病…沒想到居然找上我…」32歲的莉慧第一胎男孩二歲半,第二胎按照計畫懷孕並得知是女胎後,家人同事無不羨慕。誰知產後不到十天,突然變得吃不下、睡不著,不僅焦躁,且常莫名流眼淚、什麼事也不想做。屢遭長輩誤解的莉慧,甚至產生自殘的念頭。

根據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張家銘的論述指出,女性容易得到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除了有些婦女在經期前會有短暫的鬱悶、煩躁感之外,特別需要重視的是「產後憂鬱症」。通常產後憂鬱症多數發生在產後四週內,初產婦約有10-15%會發生。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蕭美君醫師表示,莉慧的案例是典型的產後憂鬱症,常出現在產後二到四週,因為身心及荷爾蒙未完全恢復,約10%可能會有情緒低落、失眠、甚至想傷害自己或寶寶的念頭。親人應幫忙照顧小孩,不要對產婦太多苛責。若及早求醫,是可以治癒的。最常見的是產後情緒低落,很多新手媽媽可能在產後二到四天出現短暫憂鬱狀態,這個症狀通常二週內就會消失。

高淑真表示,產後憂鬱症對媽媽身心狀況及寶寶的認知發展都有長遠的影響卻常受到忽略,錯過診治時機。因此,如何察覺自己有否產後憂鬱及尋求資源協助非常重要。目前新北市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及產後護理之家,會在院內辦理「快樂媽咪有方法」孕產婦暨家屬關懷講座,宣導自我覺察、正向轉念等,減緩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從孕前、產後關心媽媽身心狀況,營造快樂媽咪支持性環境。

除此之外,若家人、朋友得了產後憂鬱症,身為她的家人,也有可能會承擔不少痛苦,有時也會向她一樣有許多的挫折與無力感。這時建議不要過度理性的要她「想開一點」,這只會造成她覺得您不了解她的處境、只會唱高調。

當事人也知道要往好處想,但是當已經到達憂鬱症的程度,當下是很難想開的。身旁的人要先能傾聽、同理、支持與陪伴,隨著她感覺被了解支持,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建議她尋求醫療協助。

「當家人得了憂鬱症」ㄧ書指出,有許多事是我們可以做的:

儘可能的學習:了解憂鬱症及抗憂鬱藥物及相關正確知識。

合理的期待:不給過高的要求,給予合理的期待與鼓勵。

無條件的支持:無條件的支持,不要立即想到回報。

維持日常生活作息:自己的生活也要過下去,照顧她不是生活的全部。

分享你的感覺:適當時仍可分享自己的感覺,或找她人宣洩自己的情緒。

不要認為事情是針對你個人而來:有些無力與受挫,不要太個人化與自責。

尋求協助:鼓勵就醫,找尋適當的專業醫師,給予完整的處理。

一起合作:與患者一起合作,共同度過。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