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李杰夫

(圖片來源:http://thisismyland.fr
感謝2015年第八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讓我有機會觀賞到塔瑪拉‧厄爾德這位法裔以色列導演的紀錄片《This is my land》。在民族誌影展的官方網站上將影片翻譯成《誰的歷史》,該片在2015年香港電影節放映時被翻譯成《各有國教》,而英文名字看來,似乎可以翻譯成《這是我的領土》。我想從片名,在到導演的國籍,應該大致可以了解到影片的內容。

放映現場座無虛席,觀眾拿著票排隊入場,隊伍幾乎排滿了真善美影城大廳,可見台灣觀眾對紀錄片及國族意識影片的熱愛。映後也有交流活動,導演親臨現場和觀眾互動,是個非常好的交流機會。我也在這裡談談我對影片的觀後感。

影片拍攝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教學課堂,兩個是在巴勒斯坦,兩個在以色列,從教育體系入手,探討以巴關係。在我看來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切入點。在巴勒斯坦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都很好,會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也會帶著學生外出考察,但外出考察的老師會對學生說「這以前是我們祖先的墳墓,現在在我們的房子旁,卻沒辦法進去考察。」在課堂上老師也會故意打翻桌子,向學生講述什麼是恐懼和自由。

在以色列,學校會在教科書上刪除「巴勒斯坦」的所有內容,在以色列籍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的混合學校,會有兩位老師同時上課,不同民族的老師在一個課堂上貌似互相尊重,實際言語間上爭鋒相對。

(圖片來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IyrrjTTY影片截圖)

最讓我震驚的,是看到課堂上老師竟然對學生放映一段長達三分鐘的影片,叫《This land is mine》。畫面上不同民族的人互相廝殺,場面血腥。年輕的小孩看著這個影片笑的是那麼天真,不知道心裡怎麼想。

以巴問題,或許一時說不清,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透過鏡頭,我看到以色列的老師會在教育學生有憂患意識,加入軍隊,保衛自己最後的家園。巴勒斯坦老師會讓學生感受什麼是自由,怎麼樣反抗,闡述要奪回自己的家園。

導演用真實的畫面拍攝著老師真實的課堂,對小孩的採訪聽著他們天真的想法卻被老師潛移默化地灌輸國族意識。留給我的思考很多,看完影片我就不斷地感嘆,在他們的國家裡,教育到底是什麼?導演塔瑪拉‧厄爾德現場解說道,「影片是讓大家感受不同的課堂,因為人類從歷史中學習很困難,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未來。」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